日前,日本兩個重量級工業巨頭――三菱重工(MitsubishiHeavyIndustries)和日立集團(Hitachi)把火電業務整合為一體的消息十分火爆。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完美結合,完全突出了雙方在業務規劃和區域上的互補性。
成立合資公司實現規模效益
目前,三菱重工和日立已經達成基礎協議,以雙方的火電業務為核心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通過實現規模效益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力爭上遊。
根據協議,這家合資公司65%的股份歸三菱重工所有,剩下的35%則由日立持有。除了把燃氣輪機等火電所需發電設備整合,雙方還將把地熱發電係統、環保設備及燃料電池匯集到一起。初步估計,2013年4月有望達成正式協議,2014年1月1日前完成整合工作。
從去年開始,三菱重工和日立就展開了業務合並的磋商。盡管當時雙方取消了基礎設施業務合並計劃,卻把火電業務整合一事提上了日程,並最終達成了一致。其實,核泄漏事故給本來看好的核電設施出口蒙上陰影,加上日元急劇升值導致出口企業經營環境惡化,進而加速推動兩家公司合並的步伐。
三菱重工首席執行官大宮秀明在11月底於東京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日本本土市場仍將持續低迷,我們和日立聯手之後,將會最大化地發揮業務優勢。”
“現在有許多在國內同為競爭對手的公司,在對抗外國公司的猛烈攻擊時,會站在同一戰線上。”大宮秀明說,“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與其孤軍奮戰,不如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團體,共同對抗外國對手。”
日立首席執行官中西宏明補充稱,結盟能幫助公司在當前艱難的商業環境中領跑全球,同時能夠與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同業者展開競爭。“此次合作讓三菱重工從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變成了一個日立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他說。
事實上,在麵對高度競爭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下,中西宏明開始帶領日立轉向精簡型業務,放棄了日立多筆虧損的產業,包括電視和消費型電子產品。
《日經商報》分析稱,這一合作將給目前不景氣的日本國內市場帶來一股清風,新合資公司的年營業收入有望達到1.5萬億日元(約合183億美元)。數據顯示,三菱重工的電力係統業務占公司營收總額的1/3,營運利潤的80%;今年第三季度,日立的電力係統業務收入約占公司營收總額的9%。
此外,就迄今消息來看,此次整合並不包含核電業務。目前,已經和全球核電巨頭法國阿海琺集團(Areva)結成了戰略合作聯盟的三菱重工表示,不排斥和日立展開其他領域的合作。對於合並雙方核電業務的可能性,大宮秀明透露:“我們十分希望可以和日立共同展開其他領域的合作,就我所知,日立和GE成立了一家核電合資公司。不過,討論這個意向的前提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重啟核反應堆建設的前景。”
外商競爭壓力刺激公司結盟
外國公司要注意了!這絕對是個實力疊加的強大組合
盡管日本媒體一再吹捧這家尚未現世的新合資體,甚至預計其年營收有望達到1.1萬億日元,但未揭開最後一層麵紗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不可否認的是,這家合資公司完全具備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係統公司的潛力,而且絕不會弱於其他電力巨頭。
眼下,日本國內競爭日趨激烈,過去始終保持市場優勢的三菱重工和日立,已經開始被擠向邊緣。擁擠的市場正逐步威脅著日本公司的生存,其不僅需要抵擋西門子和GE這些巨頭的侵襲,還要麵對中國、韓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挑戰。
目前,西門子和GE正在瘋狂蠶食市場份額,就連在日本國內市場都贏得不少業務訂單。9月,GE和東芝打敗了三菱重工,贏得了日本中部電力公司(ChubuElectricPower)建造燃氣發電係統的訂單。這嚴重打擊了三菱重工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終於讓該公司意識到要找個實力相當的夥伴了。
就像西門子和GE覬覦日本市場一樣,這家新合資公司仍然會將目光投向日本以外的地區,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不過首先要在保持本土市場份額的前提下。
日本一吉投資管理公司(IchiyoshiInvestment)首席基金經理人秋野充成表示,此次合作對兩家公司都是很好的業務規劃,隨著新合資公司業務定位越發明確和穩定,不僅能在全球市場立足,對日本自身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另外,為了鼓勵日本企業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日本經濟產業省9月份曾表示,決定向非電力企業開放火力發電站建設領域,引入競爭招標機製,逐步改變大型電力公司的壟斷體製,以期在燃料價格高漲壓力下進一步降低火力發電成本及用電價格。
此次開放火力發電領域主要針對擁有火力發電相關技術的鋼鐵、天然氣、石化企業以及項目所在地以外地區的電力公司,主要競標項目是2019年以後的新火電站建設及舊火電站改造。目前已有15個火力發電站建設項目準備招標,總發電量將達1450萬千瓦,相當於14座核電站。通過引入競標機製,預計最多可節約2300億日元建設費用。
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國公司高管表示:“以前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展示項目提案,但最近的確感受到了有利於外商的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