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一向穩健低調,但在9月27日的媒體見麵會上,徐工機械副總裁、徐工重型總經理陸川卻語出驚人:“未來三到五年,徐工重型要做全球起重機第一品牌。”
9月26日,全球起重機峰會暨吊裝百強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公布了2012年全球起重機十強榜單,徐工集團超越利勃海爾晉升榜單第一位。自此,徐工提出將加速奔向世界頂級企業,並把2012年作為企業啟動“全球起重機第一品牌”的起始之年。
問鼎第一的六大理由
在高手林立的全球起重機市場,徐工何以敢於問鼎“第一品牌”?顯然,陸川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他徐徐道出六大理由。
第一,市場規模、品牌影響持續領先。2000年以來,徐工依托速度與規模,迅速從一個年產工程機械不足1000台、收入6.2億元的企業,發展到年產2.5萬台,超過200億元規模。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徐工不僅在產量數量上達到全球第一,在單位麵積產出的集約化精益生產上也達到了世界起重機行業先進水平。在銷量最大的中國,徐工起重機市場占有率連續十年保持在50%以上;在海外,其平均占有率也達到了30%。
第二,產業組合構建互補優勢。今年以來,徐工全麵整合旗下產業,其中最具規模和品質優勢的就是起重機板塊,汽車起重機、全地麵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特種消防車各子板塊的資源全麵配備到位,專業化的同時,實現在研發平台、信息化平台、采購平台、市場平台等方麵的資源共享。徐工輪式起重機保持穩固份額,履帶起重機市場占有率逼進第一位,塔機業務增幅達138%,消防車業務增幅為111.2%,起重機板塊整體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第三,科技創新能力持續領先。中國起重機行業技術含量最高的全地麵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均率先在徐工誕生並實現商品化。至今,徐工全地麵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型譜寬度和密度已超越國際同行,汽車起重機已構建形成最密集的型譜群,新引進的塔機板塊將在徐工大力扶持下實現動臂式技術的全新突破,起重機總體技術已達到1078項。
第四,品質保值能力持續領先。為了進一步提升品質保值能力,今年6月25日,集聚了全地麵起重機、裝載機、成套混凝土機械三大領域前沿技術和尖端工藝裝備的“徐工四大基地”啟用。其中,徐工全地麵起重機基地開創了“超大噸位圓弧吊臂製造技術”,解決了500噸級產品吊臂拚接板材加厚難題。行業首條可視化“大噸位裝配線”,確保各工位零部件的及時供應,從而改變超大噸級產品“地攤式生產”局麵。“三維柔性工裝係統”,提供20餘種桁架臂拚裝模式,可覆蓋全係列生產線。徐工“超大型結構件焊接反變形技術”,在充分分析結構件變形受力和焊接變形的情況下,形成行業獨有焊接技術。行業首條“大噸位整機檢測線”,可確保伸臂試驗、吊臂液壓係統、伸縮係統等關鍵點檢測的精準高效,為每一台出廠車輛嚴格把關。行業獨有“線性化整機塗裝係統”,打破千噸級產品大型零部件露天噴塗、手工作業傳統。
第五,增值服務能力持續領先。2011年7月8日,徐工啟動起重機價值提升工程,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主題,實施了“起重機投資五大標準、用戶價值尋寶、誠信服務承諾、起重機操機手培訓基地”四項計劃。
通過用戶價值尋寶活動,收集了近10萬份用戶第一手使用信息,使徐工能夠更準確地站位客戶使用視角,從而創新推出更富價值意義的產品。誠信服務承諾,率先把產品保修時間延長至兩年,確立了起重機行業服務新標準。自徐工起重機操機手培訓基地啟動以來,已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了15家,覆蓋山西、新疆、甘肅、湖北、雲南、廣西等省市,僅今年上半年就向社會輸送978名起重機操機手,其中156名操機手達到中高級操作水平。
第六,全球保障能力占據優勢。2012年徐工走出國門的步伐進一步提速,密實國際化營銷服務代理機構的市場建設工程紮實推進,全球一級代理機構達110家、中心網點達268家。活躍在全球各地,經過徐工專業培養的資深服務工程師達1100人,到“十二五”末,一級網點將突破500個,服務工程師達到3000人。
契機在於深度融合
陸川表示,所謂深度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大型移動式起重機創新與應用設計的深度融合。伴隨主機製造企業積極主動推進技術研發、產品創新與工程應用領域的深度融合,更多類似於徐工3600噸履帶起重機聯合開發模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將不斷湧現,進而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在主機企業的推動下,國內外權威科研機構、院校、製造企業、用戶單位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將更加成熟。
二是中國大型移動式起重機與國家重點工程實現深度融合。目前,由徐工製造的2000噸履帶起重機,自進入工程以來,連續轉場作業425天,體現了高可靠性。同時,其1200噸起重機已完成兩項工程的吊裝作業,800噸起重機在青島、鶴壁、大同連續作戰,500噸起重機已成為常規產品,至今已在河北、山西等15個省份的風電、石化、港口等10多個行業工程中完成了百餘項重點工程。
三是科技創新、資源整合與國際化的深度融合。中國起重機行業的綜合能力已得到全麵提升,伴隨國內外企業國際化交互融合的進程,未來全球一體化的格局注定不再受國家邊界、技術壁壘的限製,決定企業地位的,是企業在滿足不同國家客戶需求的產品創新能力、國際市場資源、利益再分配過程中的戰略整合能力。在這方麵,徐工走在了前列。
四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深度融合。中國起重機行業要實現與國際接軌,不能隻依靠起重機製造業,包括零部件製造的能力提升,還需要下遊吊裝行業在施工工藝技術上的革新、吊裝管理上的創新,以及使用者技能、意識的全麵提升。在這方麵,徐工通過推動全國吊裝技能大賽、編撰《大型設備吊裝工程實用手冊》、操機手培訓基地等做出了積極嚐試。
五是行業發展與企業公民責任的深度融合。起重機行業承擔著抗災救災的重責。行業中的每一個企業都在全力承擔這種責任,無論汶川、玉樹還是雲南,以及影響到社會正常運行的大小事故,到處可以看到起重機快速施救的場景。一個個在起重機企業關注下的希望小學,公益、援助等項目,也在建立並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