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走出了一條前高後低的發展道路,進入2012年繼續延續低迷態勢,一邊是不斷回落的市場需求,一邊是日益高企的企業發展目標,兩相碰撞導致的結果是行業競爭日益慘烈,“兵戎相見,短兵相接,”企業間的比拚從最初的產品層麵,逐漸擴展到其他各個領域,於是“服務牌”成了眾多企業爭先祭起的又一麵大旗!
競爭升級價格戰讓位服務戰
在工程機械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廠商意識到,售後服務已經成為爭奪用戶的重要手段。及時、優質、周到的服務,無疑是保障設備良好運轉以及維係良好客戶關係的必要條件,於是,龍頭企業開始在服務上尋找商機。
2010年5月11日,“三一服務,因您而動”三一服務萬裏行拉開了出征的序幕。
近年來,隨著三一挖掘機的銷售量不斷翻番,三一挖掘機市場總保有量也迅速增加。三一重機用行動一次次實踐著“一切為了客戶”的服務宗旨,真情回報新老客戶,實踐著為客戶提供超越行業標準的承諾,展示了超越客戶期望的服務。
傳承三一15年打造服務體係的優良傳統,從行業內首家使用免費服務電話到開啟6S店的航母,再到延長保修期到3000小時,三一人用自己的努力不斷展示出“打造中國服務第一品牌”的決心和實力。三一6S店、“服務萬裏行”樹立了工程機械行業品牌服務的標杆。
徐工:“服務比110還迅速”
“你好,我想查一下當地的售後電話。”、“聽說徐工又生產出來一種超值型的起重機,是嗎?”、“我想在老家搞個工程,能幫我推薦一款合適的機器嗎?”……每天,徐工集團的客服中心電話鈴聲此起彼伏,來自全國各地客戶谘詢的問題無所不包。
為了讓成千上萬的客戶的各種谘詢和求助都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複,徐工集團客服中心奉行閉環式的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渠道、12小時/天不間斷的銷售服務模式。
中聯重科:“藍色關愛全心全E”
2010年,中聯重科特色營銷服務體係——E係統全麵啟動。E係統是中聯重科提出的一套全新的營銷保障係統,它借助營銷保障中心的平台來實現其強大的營銷和服務功能,實現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模式,形成以全國營銷保障中心為載體,貫穿起重機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新服務模式。
2011年,中聯工起公司DMS係統正式成功上線。通過加強對營銷、服務、備件業務的過程管理,實現營銷、服務、備件業務與融資租賃係統、風控係統、GPS係統、手機終端、短信平台等相關信息係統的緊密集成以及中聯工起與營銷保障中心之間的有效信息溝通。2012年,中聯工起將進一步完善包括DMS係統、零件圖冊管理係統、呼叫中心係統、GPS定位係統、E係統在內的五大服務管理係統。這五大係統將形成一個聯動的閉環管理係統,保證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進而對客戶的服務支持邁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核心技術缺失別為服務遮望眼
在眾多企業的服務戰略啟動後,國內用戶確實感到了服務給他們帶來的實惠。有用戶表示,看到咱們自己的企業把服務做得這麽好、這麽細致,我們作為終端用戶,確實心裏很感動也很驕傲,說明我們的行業在進步。可是,我們更希望有一天,我們使用的機器裏,運行的是咱們自己產的發動機、咱們自己產的液壓件,而且,質量同樣也是“杠杠的”。
樸實的話語,表現了中國用戶對國產品牌的信任,更流露出對本土品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失望與無奈。
核心配套件技術的缺失,一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難言之隱。在過去5年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爆發式增長,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高達20%以上,但是這個行業7成的利潤都貢獻給了外資高端零部件配套商,中國主機生產企業賺取的隻是微薄的利潤而已。以液壓件為例,日本川崎和德國博世力士樂,幾乎壟斷了中國中高端液壓件市場,還挾技術以自重,抬高價格。在工程機械最大細分市場的挖掘機市場中,國產挖掘機的發動機幾乎被美國康明斯、日本五十鈴、洋馬、久保田所壟斷。核心配套件缺失意味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被外資企業鎖喉。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整機廠家,實質上隻是一個組裝的工廠,工程機械設備的靈魂和命脈,竟然全是買來的,而且,這是整個行業的現狀。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可怕的現實。不敢想象,假如有一天,人家的東西不再出售給我們,我們的產品,和包裝精美的廢鐵有何區別?真希望,這永遠隻是一個假如。
練內功修真氣期待國家政策支撐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起步晚、發展快的行業,在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幾經沉浮,走進過千載難逢的春天,也跌進過冰冷刺骨的寒冬,如今,正在行業大調整的低穀中徘徊,於是,“練內功、修真氣”就成了業內企業的不二選擇。然而,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缺乏,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誕生的那天起,就已經成為眾人皆知的事實。於是,有實力的大企業開始發揮自身優勢,建立研發中心,但是,效果並不如意,理想與現實相隔遙遠。
據了解,目前國內工程機械零部件製造商們仍然隻是忙於跑馬圈地、鷸蚌相爭,雖然在傳統機種,一些關鍵零部件配套上,利用自身規模和營銷手段,他們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但是在一些大型產品、高智能化產品和新興專業產品上,由於控製技術及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的匱乏,沒有競爭力。畢竟,核心技術研發對於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投入好似杯水車薪,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根本無力回天。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與國外企業相比要低50%以上。當然,這與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起步晚、效益低、資金少不無關係,但是,國家在這方麵所給予的支持遠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工程機械行業急需國家加大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
專家建議,國家應將工程機械行業的研發設置成不同的板塊,如液壓係統研發中心、動力設備研發中心等,下發專項資金,派專業的人來研究專業的技術,從國家的層麵,整體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命脈,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服務”已經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品牌與國外品牌抗衡的法寶,然而,要想真正將行業做強做大,還需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最過硬的產品,才有會最好的服務,也才能真正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