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除了高遠的天空,還有浩瀚的海洋。對三一港機人來說,提到海洋最先聯想到的,也許會是那一座座架設於海麵的場橋、門座,和流動於港口的小型機械。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8年後,成為行業標準的製定者,這片藍海,托起的是三一海洋重工的夢想。
連續3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
3月27日,三一港機總經理彭國成又帶著同事來到廠房,著手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三一正麵吊的質量。作為資深研發專家,彭國成表示,“做研究就是要能吃苦,深入一線才能得到第一手資料。”深入一線,是彭國成做研發的“秘訣”,而他們也將這種“秘訣”傳授給了自己的團隊。
三一港機岸橋
作為三一港機的主要創始人,彭國成的豪邁氣概讓人歎服,道起港機如數家珍。2004年,他由混凝土機械研究領域轉入港口機械的研究,與他一同開啟這段“冒險”的還有現任三一港機研究院長的李翠英等同事。
當時的中國市場,正麵吊、堆高機等產品,85%以上都被國外企業如瑞典卡爾瑪、意大利的範特斯、美國的特雷克斯等企業所占據,國產品牌沒有話語權。
回憶起那段調研歲月,彭國成、李翠英印象深刻。負責在北方調研的彭國成,直麵客戶的質疑,“國產品牌正麵吊質量過關嗎?”而在華東各大港口頂著烈日、冒著風雨調研的李翠英也不輕鬆,除了上海港提出試用一台正麵吊外,其他港口負責人對三一正麵吊興趣不大。
盡管還未開始,三一這個醞釀中的港機品牌就遭到了眾人的冷落,但彭國成卻敏銳地意識這片藍海有著強大的市場需求。“客戶需要港機產品,而且市場前景也很廣闊。”他們堅持相信,隻要拿出三一人敢於創新、敢於突破的精神,客戶接受三一港機,僅僅是時間問題。
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2005年,三一港機公司正式成立。加上招聘的工程師、銷售人員,整個公司不到10個人。全新的產品、全新的技術,並沒有難倒這些“門外漢”。
“沒有什麽就創造什麽”是三一人的風格與特色。為了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彭國成當起了零部件“搬運工”。因為沒有新產品研究所,等泵送事業部的工人下班後,他們主動將產品的零部件搬運到泵送的廠房,與工人協調,讓他們幫忙製作。
剛開始搬這些幾十斤重的“笨家夥”,彭國成“一天下來,整個人像散了架一樣,渾身疼。”
當年12月,三一港機首台正麵吊研製成功,樣機運往常德港試驗檢測。隨後的兩年多時間,在彭國成的帶領下,三一港機兩大主力產品——正麵吊、堆高機相繼打破國外壟斷,並在國內持續熱銷。
2008年,三一港機實現銷售額3.4億元,一舉占領國內市場份額超過30%,國內市場占有率躍升至第二位。
2011年,三一港機實現銷售收入10.05億元,正麵吊、堆高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63.8%、60.8%,連續三年保持第一,徹底扭轉外資品牌獨大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