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勵評選中,徐工“全地麵起重機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 項目憑借著獨特的創新性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一項目的誕生可謂意義重大,它使我國從產業空白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獨立研發並批量生產百噸級至千噸級全地麵起重機係列產品的國家,打破了國外設備在國內市場長期壟斷的局麵。
突圍:為了中國重工崛起
全地麵起重機作為一種高性能移動式起重機,兼具汽車起重機高速行駛和輪胎起重機高越野行駛性能的優勢,既能實現高速轉場,又可快速就位作業,是集機械、液壓、控製和通信技術於一體的高性能工程施工設備,廣泛應用於能源、交通、石化等重大工程項目的起重安裝作業。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歐美國家已經在全地麵起重機市場上逐鹿群雄,德國在這場技術與市場的爭奪戰中逐漸占據了霸主的地位。長期以來,由於全地麵起重機的技術複雜性和種種製造工藝難題,隻有德國能掌握百噸至千噸級全地麵起重機的關鍵技術,國內100噸以上的全地麵起重機全部依賴進口。
2002年以前,我國全地麵起重機產業仍是空白,百噸級以上大型全地麵起重機研發更是工程機械行業的重大難題,被列入我國《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十大領域重點工程“基礎設施領域”和《我國工程機械製造業三年振興規劃》“發展大型施工機械”重點支持領域,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全地麵起重機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應運而生。
破難:技術創新製勝
決心已定,實際行動起來卻困難重重。項目一上馬,擺在技術團隊麵前的就有四大難題。
大型全地麵起重機經常隨工程需要而轉場,有時在山區、丘陵、灘塗等複雜路況越野行駛,有時要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轉移,轉場時總質量達60-200噸。而這種具有質量大、車身長、軸數多等特點的大型車輛,多軸同時參與轉向時,各軸運動協調困難。如何綜合解決這些問題,研製兼備高速行駛性能和重載越野性能的大型全地麵起重機底盤是一項重大難題。
針對這一難題,多軸重載高速越野底盤技術應運而生。它解決了多軸重載高速越野底盤轉向協調、特殊場地通過性和高速狀態下製動安全的難題,開發了基於閉環控製的多軸多模式全輪轉向係統、具有主動控製策略的多軸重載油氣懸掛係統、包含行車製動與多種輔助製動的多製動動態管理係統,實現了大型起重機底盤的規模化生產。
此外,大型全地麵起重機的伸縮臂最長需超過100米,傳統的油缸加繩排式伸縮機構部件多、安裝空間大,無法滿足要求,如何實現多節臂可靠伸縮並減小臂架變形和性能衰減是大型起重機研發中的重大難題。具有超起功能的伸縮式組合臂架技術創新設計了四缸銷同步聯動伸縮機構、多角度超起組合臂架,使起重機伸縮臂節數從5節破到8節,組合臂臂長從68米突破到180米,起重量從100噸提高到1200噸。
傳統起重機采用通用控製閥的開式液壓係統,係統重量和體積大,並且沒有有效解決重物在空中停留時的二次起升下滑、下降失速的問題,無法滿足大型起重機的要求。另外,大型起重機要求控製係統必須滿足大幅度、長距離、複雜載荷對操作精度的要求,還須兼顧高壓、大流量、結構緊湊的要求,因此,需針對性開發專用控製係統及專用液壓元件。大型起重機專有控製技術解決了大型吊裝作業時,起重控製係統必須滿足寬調速範圍、高平穩性、高安全性的難題,開發了大型起重機專有閉式液壓係統,創新設計了專用液比例減壓閥和流量控製閥,滿足300至1200噸大型起重機作業時的特殊要求。
除上述難題之外,大噸位起重機為了平衡整車穩定力矩,發揮起重臂等主要結構件的性能,平衡重重量大,高速行駛時無法攜帶,因此,需要根據不同作業工況配置不同平衡重,而如何實現平衡重優化組合、快速自拆裝及可靠掛接一直是全地麵起重機的關鍵技術難題。組合式平衡重技術解決了大型起重機既需要滿足行駛質量限製又需滿足多種工況下起重性能要求及快速安裝與轉場的難題,創新設計了組合式平衡重自拆裝裝置及快速掛接係統,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崛起:民族品牌笑傲市場
2001年,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推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第一台全地麵起重機QAY25噸。從2002年開始,徐工重型相繼推出了50噸直至1200噸共14個品種的全地麵起重機,並實現了批量化的生產。目前徐工重型全地麵起重機關鍵技術創新性強,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徐工全地麵產品的開發項目共獲授權91項,其中發明10項,獨立或主持製定國家標準10項,三次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目前,徐工起重機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以上,全球占有率20%以上,是400噸以上產品中唯一實現國產化量產銷售的品牌。2008-2010年共實現新增銷售收入72.7億元,新增利稅27.5億元,創匯8724.7萬美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采用這些關鍵技術的徐工產品廣泛應用於我國重大工程項目,從北京奧運會水立方場館建設到中石化大型乙烯設備吊裝工程,從上海世博會館建設吊裝到京滬高鐵高架橋工程,有力支撐了我國重大工程和基礎建設裝備與技術發展,極大推動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技術進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步步為營,徐工集團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走出了自己的一片領地。壯年中國建設的轟鳴聲還不絕於耳,徐工集團從未卸下肩上的重擔,為了中國的建設發展,它將繼續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