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幾十年快速建設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如今已然羽翼豐滿,正在越來越多的把眼光和胃口放到了全球。隨著中國龍年的開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更如蛟龍出海,發起了對全球工程機械巨頭的“掃貨”行動。中國曾經高山仰止的外國“師傅”們,在歐債危機、自身經營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最終低下了高貴的頭。
相比於礦產資源和汽車收購的多舛,中國工程機械業海外並購的凱歌頻傳,更讓人們振奮。不過,興奮之餘也需要清醒的意識到,“蛇吞象”式的並購雖然值得稱道,但是,被食物撐圓了肚子的時候,也是其最脆弱的時候。
國內市場天花板倒逼工程機械企業征戰海外金融資本助力“不差錢”
分析人士指出,歐債危機使得歐洲多數企業麵臨產品銷量下降的窘境,從而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並購機會
2012年新年伊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海外並購就連下兩城。繼三一重工(600031)收購德國混凝土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後,同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龍頭的柳工(000528)2月1日公告稱,以人民幣3.35億元和償還調減負債的方式,最終敲定對波蘭HSW工程機械業務單元項目的收購。
此外,還有消息稱,與三一重工同為中國工程機械巨頭的徐工集團正在與業內排名第二的某企業保持密切聯係,傳聞稱收購事宜正在議定中。如果成功,將成為繼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排名第3的意大利CIFA與2012年三一重工收購行業內排名第一的德國Putzmeister之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三起重要的海外並購。
除上述海外並購項目外,工程機械仍有其它知名企業也同樣在打著投資海外的主意。
有分析人士稱,歐債危機使得歐洲多數企業麵臨產品銷量下降的窘境,從而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並購的機會。此外,國內行業的迅猛發展造成國內產能相對過剩,這也是企業投資海外並購的一大因素。
行業三巨頭打造企業航母
近5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已達2200億美元,全球排名從第18位躍居至第5位。而這5年也是工程機械行業加速投資海外的5年,2011年以來,很多工程機械企業紛紛瞄準海外市場,加快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
自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開始,2012年1月,山東重工公開稱,旗下濰柴集團正洽購意大利豪華遊艇製造商法拉帝,法拉帝報價3.5億歐元,擬出售75%的股權給山東重工,包括商標、船廠、銷售網絡等。
此外,2011年5月、6月,山東山推(南非)有限公司、山推俄羅斯公司相繼成立,標著山推股份(000680)國際布局不斷深入,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同時,京城重工也於2011年成功收購日本長野工業株式會社。
2012年初,經過一年多的談判,柳工收購波蘭HSW民用工程機械事業部終於修成正果。最令人震驚的是,三一重工以閃電般的速度收購了業內排名第一位的德國普茨邁斯特。
更加令人振奮的是,繼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先後將業內排名第一與第三的意大利CIFA和德國普茨邁斯特收入囊中之後,近期,又傳出三巨頭之一的徐工集團正在與業內排名第二的某企業保持密切聯係,傳聞稱收購事宜正在議定中。一旦成功,則代表著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有可能孕育出三家航母型的國際知名公司。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謝家宸向本報記者指出:“三大工程機械巨頭海外市場的投資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技術、市場、管理等各方麵都是一次大的提升,但同時,海外投資也有其隱藏的風險,目前主要的投資方式有兼並收購、自行建廠等。”
謝家宸認為,隨著國際市場步伐的加快,未來海外市場投資將加速,因為國際巨頭的海外市場部分在整個市場中占據大部分比例,因此,未來內地企業要想成為國際巨頭,海外市場的拓展不可避免。
三巨頭H股籌資超300億元
為了能夠完成“蛇吞象”的壯舉,上述三巨頭皆在2011年推出了在H股籌資的計劃。有數據顯示,2011年1月6日,中聯重科總額達1.3億股的H股超額配售權獲得全額行使,準備募資19.48億港元,加上此前募集的130.33億港元,其H股發行募資總額預計近150億港元,創1998年以來全球工程機械行業融資之最。
而完成A股定向增發3個多月的徐工機械亦投身H股。於2011年1月5日宣布H股上市計劃,發行上限為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0%,同時實施10送10股派1.2元的分配方案。以徐工機械當時10.31億股總股本、59元左右股價計算,考慮送股因素,發行H股募資規模將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
另外,在2010年4月,國內另一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亦曾表示,要通過H股上市募資100億元以上。
去年1月份,中聯重科登陸H股後,董事長詹純新曾表示:“中聯國際化目標是,到2015年,海外銷售要占總銷售額的40%。”
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團2015年的銷售計劃都在3000億元左右;中聯重科將超過千億規模;廈工,柳工等工程機械企業的銷售收入預計也將接近或者超過千億規模。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謝家宸指出,工程機械行業與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盡管當前經濟形勢並不明朗,但國家主要政策支持較為清晰,在經濟形勢平穩的情況下,若能繼續保持對行業的支持,有望實現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