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製造”讓機器“重生”
在我國,大多數廢舊工程機械往往被當做廢鐵回收進廢鐵廠回爐處理,這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2009年8月,國家頒布《循環經濟促進法》,將再製造第一次納入法律範疇。同年12月,三一重工入選國家工信部公布的首批35家再製造試點企業行列,並成立 “湖南三一工程機械再製造公司”。2011年1月28日,《湖南三一工程機械再製造試點實施方案》在工信部組織的評審中順利過關,三一集團正式成為工信部認可的再製造試點企業。根據該實施方案,三一重工將在集團內開展零部件和整車再製造工作。
當時外界對三一加入再製造行列期望很高。在工信部組織的實地考察和評審中,不少專家都對三一再製造之路充滿信心,表示“希望三一能夠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再製造的標杆”。而業界評論則稱,“三一的參與為再製造行業的發展展示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零部件的修複就如同一台精密的醫學手術,隻有達到了較高技術門檻的企業,方可進入。2003年,日本小鬆進入中國工程機械再製造領域,成為較早進入的企業之一。2008年,美國卡特彼勒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三家再製造中心,2009年上半年又在廣東、四川等地相繼建立再製造回收點。
在國內,與三一重工同居一城的中聯重科較早進入再製造領域。2006年,廣西玉柴機器率先啟動發動機再製造項目,通過引進和改造設備,形成了較為規範的工藝流程。2009年12月,玉柴機器與卡特彼勒成立合資公司,為玉柴柴油機和零部件提供再製造服務。同年,濰柴動力、柳工等工程機械公司的再製造項目也相繼上馬。三一重工起步雖晚,但後勁十足。
曾有這樣一種誤會,認為“再製造”不過是給“翻修”換了個說法。實際上並非如此。相對於一般的新工廠而言,再製造相當於在同時運營兩個工廠。
“‘再製造’不同於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維修,它的內核是采用專門的工藝和技術,在原有製造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新的製造,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再製造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亞於原先的新品。”在2011年12月於海南博鼇舉行的三一重工年度峰會上,易小剛介紹說。
2010年9月,三一重工首台再製造泵車成功下線,昭示著三一再製造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據介紹,該車上線時遍身水泥汙垢,鏽跡斑斑,且部分零部件開裂、變形。由於舊泵車使用時間較長,部分銷軸已完全鏽死,拆卸支腿時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研發人員通過評估、全麵拆解、修複、檢測、總裝等程序,使這輛泵車重新煥發了生機,其產品性能、質量均不亞於新品。
一般的再製造企業已能做到從舊件中利用40%的原材料。三一重工顯然有著更雄偉的目標。他們首先瞄準企業的旗艦產品——混凝土泵車,對生產線進行了重新布局和設計。泵車的臂架、轉台、轉塔、油缸、底盤、付梁、料鬥、輸送缸、液壓元件等機械部件85%以上都將通過清洗或再製造後實現再利用,加上輸送管、電纜等耗材及部分控製元件的更換,將使得整車舊件利用率達到70%。
在專注於企業再製造的同時,三一重工發揮技術優勢,積極投身國家再製造體係的建設。2010年11月10日,三一集團出席在天津召開的“工程機械再製造標準工作研討會”,參與了《工程機械再製造產品標識》、《工程機械再製造術語》和《工程機械再製造通用技術規範》等再製造標準的製定。
■讓機器“物聯”成“網”
對很多再製造企業來說,回收是一道困擾已久的難題。由於我國還沒有開放廢舊零部件自由流通市場,正規再製造企業很難從市場上獲得舊件。加上國家對於工程機械產品還沒有強製性的報廢立法,大多數設備用舊後,並不是馬上實行報廢,而是修修補補勉強使用,或者報廢後直接被送進鍋爐。而從國外進口的廢舊零部件,則往往被視作“洋垃圾”予以沒收,不啻於在本就稀缺的再製造產業原材料供應鏈上再狠狠卡了一道“脖子”。
奇怪的是,這個問題似乎並未對“三一”構成困擾。
2011年11月5日,記者跟隨中國科學院青聯代表團徐濤所長一行,走進了位於長沙三一重工總部的全球零部件控製中心多媒體演示室。一段介紹短片過後,講解員接通了網絡,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台“三一”起重機的立體身影。信息提示:這台機器位於河南省。在屏幕左側出現了一溜菜單,隨著鼠標的輕點,這台機器的準確位置、服役時間、運行工況、性能參數、服務工程師姓名等信息一覽無遺。當鼠標在機器上劃動和縮放時,這台機器上的所有零件全部以三維形式呈現出來。
幾乎所有的在場專家都想到了一個詞:物聯網。但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幾年前還隻是一個概念的新詞,已經在工程機械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行業真實上演。尤其令人驚訝的是,這不隻是一場演示秀,而是實打實的工作場景。在這間控製室裏,如果調度人員發出指令,那麽這台機器和他的操作員會立即收到,調整運行狀況,以自動適應環境變化;如果出現現場操作員不能解決的意外狀況,係統便會自動安排距離它最近的工程師前往修理。
據易小剛研發團隊核心成員、“三一集團”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劉永紅介紹,三一重工的遠程監控平台核心功能主要由中央監控係統、移動遠程監控終端(SYMT)以及運動控製器(SYMC)完成。其中,移動遠程監控終端主要負責對車輛的定位和無線通信,運動控製器主要負責工程車輛的工況數據采集和運動控製,中央監控係統主要負責工程車輛的定位數據、工況信息和其他數據的收集、記錄、顯示、分析和自動處理。
通過中央監控係統,三一重工總部可直接控製每一台配有相關係統的機器,從而實現了對設備最新位置數據、車輛狀況和報警信息的遠程監控,實現與GIS數字地圖相匹配,直觀顯示車輛實時坐標,並對各種信息進行自動記錄、分析和處理。通過授權,各個監控用戶可以在世界各地,利用有線或無線方式上網,登錄到監控中心網站進行車輛信息的收發、查詢、分析等工作,甚至可以直接下達指令,對授權車輛進行遠程控製。
很自然的,一旦設備老化,需要更換零件,或者設備報廢,絕不會遭遇進入煉鋼廠變成一堆鐵水的命運,而是會被送到就近的醫院,進行“診治”,等待“出院”,完成“再製造”。
當然,這樣的場景還未完全實現,但在三一重工,這已不再是件多麽遙遠的事。反觀國內業界,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周賢彪介紹,雖然更多的工程機械設備早就實現了自動報警功能,但還沒有實現遠程報警功能。雖然很多設備本身是具備智能功能的,但因為沒有配備相關的數據輸出和輸入係統,物聯網就還沒有完全形成。目前,發達國家工程機械先進企業的利潤有17%來自於再製造領域,而中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