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報記者蘭馨
5月28日,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京交會)開幕首日,會展板塊的“會展亦移動——以跨界的大數據思維打造智能會展業”論壇就會展大數據、新商業模式以及社群化運營等進行了一輪熱烈討論。
“相比其他行業,會展業與大數據融合深度不夠。”本屆京交會會展版塊領導小組負責人、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認為,會展大數據的實踐成效不明顯,比如在新技術應用、互聯網應用上存在著滯後現象。此外,運營模式創新緩慢。
對此,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認為,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貴在創新。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新紀元下,應堅持“會展亦創新、會展亦移動”,才能為參展者或與會者提供高效的服務。
會展大數據處應用初級階段
“目前,會展大數據仍處於應用的初級階段。”上海聯展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認為,現階段,很多人在做大數據,其最終的目的是切換到精準營銷上。有一個概念需要從業者清晰掌握:大數據不等於海量數據,大數據也不全等於精準營銷。
在王濤看來,大數據包含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海量數據,大量且多樣性;第二部分為高速運算能力,這是大數據一定涉及的內容;第三部分為商業價值,除了有商業價值之外,還有社會價值,如政府可利用數據做輿情監測。目前,海量數據和高速運算在市場上都得到了共性認同,但從業者對商業價值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目前,會展行業所謂的大數據是通過追蹤技術記錄一位觀眾在整個展場的行為軌跡,服務於商貿配對以進行精準營銷。再如,通過在場館周邊安裝大量的攝像頭,用以疏解交通、緩解擁堵。這足以說明會展大數據精準營銷仍處在認知和應用的初級階段。
促進新商業模式產生
北京逸格天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格天驕)總經理劉佳認為,大數據不僅僅能提供會展服務所帶來的市場增值,更要使整個會展行業轉型和升級。
劉佳認為,展會主辦方通過多年積累獲得的數據庫資源,雖具有行業價值,但多是單一數據。而大數據能為會展行業的政策製定、商業運營、市場推廣、公關營銷、設計搭建、項目管理等提供決策依據、數據支持。也就是說,大數據與會展行業的融合能夠進一步發揮其加速器和創新引擎的作用,讓會展產業鏈各個環節在大數據的引導和推動下,促進新商業模式的產生。
在業界對大數據如何與會展業融合尋求可能性時,今年年初,北京逸格盛視大數據公司與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成立了會展大數據研究中心。據悉,該中心希望通過針對會展行業的大數據應用開展研究,探索大數據技術平台與應用產品,推進會展大數據發展進程。
劉佳的目標是,會展大數據產品在應用層麵可以改善現有會展行業在商業運營、市場經營、業務管理等方麵的決策模式,提高準確性、科學性,將通過分析潛在參展商和觀眾的群體特征、信息渠道、偏好類型等數據進行大數據市場研究,拓寬會展企業的意向客戶數據庫,還能通過關聯分析、因果分析實現精準營銷,改善企業的運營管理,讓參展商和觀眾有更好的會展體驗,增進雙方更高效的貿易合作。
社群化運營會展活動
“社群提供安全感。”這是31會議創始人CEO萬濤對社群的終極解釋。萬濤認為,會展活動需要你通過社群化的運營,形成持久運營,需要將展前、展中、展後或者會前、會中、會後的持續連接,通過微信或者社交網絡把參展者或與會者連接在一起。
目前,流行的紅包節用到展前預熱環節以及各種投票工具,提前兩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就采取促銷手段,到展會舉辦當天或者線下門店通過卡券形成一個消費閉環。而在整個過程中,展會隻是變成其中一個環節,在線下麵對麵溝通見麵和互動。可以看到,整個展會應該從這個點往前後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
萬濤表示,構建社群除了需要係統,還需要高質量的內容,推送小文青有自己調性和風格的文章,以此黏住粉絲。
這樣一來,針對多人的建群則是將各種各樣的人拉在一起,把係統打通之後,增加更多的場景覆蓋,為用戶提供價值以及體驗,再與支付結合產生商業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