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春天,建築起重機械公司渭南基地發貨量逐日增加,產能迅速提升,可是吊籠的塗裝產能卻一直影響著渭南基地的生產效率。塗裝環境處理設施建設還需要很長時間,但吊籠塗裝產能提升已經刻不容緩。
為提升產能,塗裝一線員工都在想新招、摸新路,試圖找到一套可行、低成本的方案,既能實現吊籠塗裝效能提升,又能大幅提高作業質量,但是大多數想法缺乏客觀條件,進程緩慢。後來,外協廠負責人賀建輝提出一套可行方案,他的想法是“改進吊具,與標準節實現並線噴塗”。此方案一經提出,引起員工的疑慮,例如:吊具設計容易,如何實現大噸位的上掛、下掛;體積巨大,如何安全通過;結構封閉,如何實現全麵噴塗……圍繞這些問題,外協廠與塗裝一線員工開始測量位置尺寸、設計吊具,工作得到領導大力支持。3月21日早上,大家開始進行改裝調試,一到現場,問題卻撲麵而來。拆卸吊掛小車,升降平台高度受限製,如果機械墊高,人員操作難度加大,而且危險性也加大。時間在流逝,工作進度停滯不前,大家急忙找來幾根砧木,防止吊掛小車在拆卸過程中脫落。由於工件較重,全人工操作使得進度較為緩慢,為了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領導全部下一線指揮,兩三個小時下來,拆裝工序才算完成。剩下的就是吊籠的上掛,吊籠縱向尺寸較大,升降平台無用武之地。最後隻能選用叉車上掛,但是速度較慢,而且人工掛裝,也不容易操作,吊籠上掛完畢,已經下午5點鍾了,這個時候在場的管理人員才算鬆了一口氣。
最後就是流水線運行階段,隨著積防鏈一點點前進,所有工作人員都跟著前移,目光注視在吊籠的各個角,目測著各個方向的安全距離。在基地調試坪梁主任的現場指揮下,吊籠很安全地進入拋丸機房,順利通過塗裝線全程,所有人都十分高興。
這隻是一次改善小試驗,但卻調動了建築起重機械公司渭南基地人員的改造積極性,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安排到主動全員參與的思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