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集團711所所長兼總工程師金東寒院士近日表達了對國內一些加工製造企業的不滿。他說:“從船舶發動機製造業來看,近年來國內很多企業的製造能力有大幅提高,設備、產能也有明顯進步,但製造效率與國外仍有很大差距。”
發動機
從事船舶動力事業的他,曾遇到這樣一件怪事。機身是發動機的關鍵部位之一,是用龍門鏜銑床將毛坯件加工而成。這項工藝,國內報價相當高。但金東寒在歐洲一家製造加工企業考察時,對方的報價卻出乎他的預料,即使算上往返運輸的費用,總價也比在國內加工便宜。後來他解開了這個謎。龍門鏜銑床價格昂貴,最貴的能達到一億元,開動起來大部分成本是折舊費,隻有生產效率越高,分攤的折舊成本才能越低。然而,國內每加工一件發動機機身,需要130小時以上,歐洲企業隻需13小時左右,工時相差整整十倍。他說:“國內雖然有好的設備,也有人工費用便宜的優勢,但沒發揮出效率,這是很大的問題。”
究其原因,金東寒認為,國內企業缺乏對製造工藝的深入研究。“在製造業強國,很多企業可以一百年專注一件產品,不斷積累經驗、掌握訣竅、完善工藝,將產品做得精益求精。”他表示,國內很多企業隻滿足於“做得出來”,對如何“做得更好”缺乏研究。
“其實近年來很多企業增強了這方麵意識。”金東寒表示,其中大部分民營企業雖然有創新動力,可是投入能力有限;國企在國家投入支持下,更應成為高端製造業創新的主力,但目前的考核製度對此卻缺乏激勵機製。“目前國企考核以收入、利潤為主要指標,而研發投入則需從利潤中扣除。”他說:“如此一來,企業投入的積極性就受到了影響。”
據他介紹,上海市最近實施新政,將研發經費算入利潤,從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企業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