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製機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提出“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以遏製進一步加劇的產能過剩矛盾,引導好投資方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近十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情 專區)市場以驚人的速度飛快發展,而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宏觀調控及產能過剩的影響下,整體經曆了較大幅度的調整,2012年,行業轉入中低速增長期,2013年仍未有明顯改觀,行業整體複蘇相對較弱。
以挖掘機為例,據統計,中國挖掘機生產企業的規劃年產能約60多萬台,但2012年全年的總銷量還不到12萬台,而挖掘機市場的年銷量預測到2015年也就15萬台左右。工程機械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市場資金極度緊張,A股暴跌,投資者信心遭受重創,不少從業者憂心忡忡。
而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看來,“行業收縮期並不意味著工程機械企業窮途末路,反而是企業發展的機會。”從內陸欠發達城市走向國際市場的中聯重科,在應對產能過剩時有如此大的信心,與企業多年來堅持轉方式、調結構、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是分不開的。
“中聯重科未來的發展,絕不隻有工程機械這一個領域。”今年6月18日,在中聯重科股東大會上,詹純新透露,麵對工程機械產能過剩的困擾,公司將進行多元化戰略轉型,從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板塊,轉型為工程機械板塊、農業機械板塊、環衛板塊、重卡板塊和金融板塊,五大板塊齊頭並進。
自去年以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持續低迷,作為湖南工程機械巨頭的中聯重科,也深深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對於今天的市場形勢,我們有心理準備,能承受。”詹純新表示,目前宏觀形勢雖然還將低位運行,但離複蘇已經為時不遠。他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將維持8%-10%的增速,“而且,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將是一個長期課題,將為工程機械提供新的市場空間。”
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會有多個增長點,以避免工程機械行業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環衛板塊、農業機械板塊、重卡板塊、金融板塊將同工程機械板塊一起發展。”他強調,中聯重科不是簡單的多元化,而是相關產業的多元化。農業機械和重卡都與工程機械密切相關,“環衛板塊已經在做,金融板塊也跟公司融資租賃業務有關。”
目前,環衛機械將麵臨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環境規劃院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投資規模達3.1萬億元,其中,固廢處理行業就高達8000億元。
“此前,中聯重科的環衛清掃機械已然占據國內60%多的市場份額。環保產業範圍非常廣,包括固體廢棄物、汙水、大氣、光電汙染等類別。”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說,環保行業競爭不像工程機械競爭如此明顯,所以中聯重科在現有基礎上優先發展這一板塊具備更大把握。
“產能過剩背景下的中聯重科追求的是控製風險,真正實現有質量的增長,而不再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孫昌軍說,公司已將農業機械、環衛、重卡和金融服務四大板塊列為與工程機械板塊同樣重要的位置,著力應對“後增長”時代。
怎樣應對產能過剩?詹純新給出的藥方是:“頭腦不熱,把握好發展節奏。”詹純新說他其實在三年前就提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因為我們這個行業主要靠基礎設施投資拉動,國家有一段時間投資比較火暴,設備供不應求,那時候經常有人打電話要我開後門幫他提前拿貨錢。這種火暴讓人們誤解這個行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所以大家都在拚投資。我們當時也感受到了這種火暴,但是我們很冷靜,因為這個行業實質上市場空間還是有限的。”冷靜之下,中聯重科如何把握發展節奏?詹純新告訴記者幾組數據。
首先是不拚投資了,中聯重科的固定資產投入從2011年年報看是60多億元,是同規模企業的40%多。而2012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隻有60多億元。在固定資產投入沒有多大增加的同時,企業的人數從2011年的28000多人,增加到35000人,也就是說,2012年增加了7000人。在目前行業大家都喊著精減人員的時候,為什麽中聯重科卻逆向而動?
作為行業領軍人物,詹純新一向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維為業界關注。早在2009年,詹純新就曾預測產能過剩的到來,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上,詹純新表示,“產能在急劇增加,但現在突出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如果今後兩年中國經濟保持8%左右增速的話,中國工程機械產能過剩會很嚴重,競爭將會加劇。”詹純新審時度勢,及時調整中聯重科發展戰略,苦練內功,以創新驅動助推企業逆勢飛揚。
自2012年四季度以來,中聯重科主動調整經營策略,轉變粗放型發展方式,實現自我科學跨越。由以追求規模增長為核心,調整為以追求經營質量為核心,依靠管理變革,降本增效,嚴控風險,著力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2012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900多億元,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市場疲軟下盈利企業的標杆。2013年半年報顯示,中聯重科二季度業績環比大幅提升,單季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分別增長138%和290%;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11.57億元,同比增長97.47%。中聯重科用實際行動和業績印證了詹純新的判斷。
“工程機械行業一定能複蘇,走出市場低迷,這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而借行業收縮期,實現自我調整,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的中聯重科,憑借‘五大板塊’的全新戰略布局和強大的創新驅動能力,搶抓發展機遇,成功渡過產能過剩難關,隻是時間問題。”詹純新信心滿滿地表示。
對工程機械行業而言,要讓產能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更接近,一方麵要控製產能,更重要的是擴大市場,尤其是把握當下的“黃金窗口期”,努力擴大國際市場容量。
從整個行業來看,詹純新認為產能過剩是現實存在的,但這是一個動態的狀況。“生產能力的曲線在上揚,市場容量的曲線在下降。如果能擴大市場,控製好產能,市場需求曲線和產能曲線會慢慢貼近,或者說差距就會縮小。”怎樣讓市場需求曲線的頭抬得更高?詹純新認為,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技術創新,使自己的產品不斷升級換代,擴展新的市場領域。另一個途徑就是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爭取更多的空間,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從全球經濟來看,金融危機後經濟複蘇緩慢,尤其是歐債危機還在持續發酵,歐美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日子都比較難過,他們很希望和中國企業合作或者是把企業賣出去。“他們的優勢正是中國企業最需要的,所以這是一個‘黃金窗口期’。”
此外,詹純新從中聯重科走出去的實踐中感受到,歐美企業對中國企業越來越了解。“前幾年中聯重科剛收購全球第三的混凝土機械製造企業CIFA時,人家對我們愛理不理,我站在意大利企業的大門口,感覺這個企業好像不是我們的。”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外同行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認知度更高了,合作得也更好了。
對工程機械裝備製造業來說,2011年、2012年的供給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拉開了較大的差距。不過詹純新信心很大:“整個市場曲線還是往上走,一個是國外的,一個是國內的,所以如果把國外市場加進來,市場容量曲線就會上升的比較快。再過幾年,市場容量和產能曲線會接近,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