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共中央提出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出台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時間已經確定,或將於12月中上旬召開。”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對記者透露。
備受關注的城鎮化規劃幾經更名,起初名為《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後改為《全國城鎮化發展規劃》,最後定名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下稱《規劃》)。該《規劃》明確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和道路,規劃期至2020年。
一位接近規劃起草組的專家對記者介紹,《規劃》初步提出了城鎮化發展的目標:城鎮化水平將穩步提高,城鎮化持續快速發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同時,《規劃》也初步提出,在空間上,“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格局基本形成。東部地區城市群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中西部地區城市群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極,城市規模結構更加完美,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數量大幅增加,小城鎮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生分析稱,過去的造城運動是計劃思維的結果,在發展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政府的位置擺正,城鎮化背後的驅動力不是政府,而是一個市場,大、中、小城鎮的結構是由市場驅動的。
“《規劃》的另一個目標是促進城鎮化體製機製不斷完善,要促使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財政金融、行政管理等製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阻礙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製障礙基本消除。”前述接近規劃起草組的專家透露。
記者獲悉,《規劃》可能對上述體製機製改革提出一些原則性的說法,具體的落實還需要國家發改委及其他相關部委出台配套政策,以確保《規劃》落地。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是2020年建成國家治理體係和能力現代化。對城鎮化來講,首先是主體多元化。”在此前舉行的城市中國計劃2013年度論壇上,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曾公開表示,過去的城鎮化主體主要是城市政府,甚至很多建築、城市的風貌留下了城市市長個人的印記。而現在居民市民都應該參與到城鎮化的過程中。
楊偉民表示,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政府隻負責編製規劃、提供公共服務、建設好基礎設施和保護環境,剩下的事情應交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