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裏,庫存壓力、經濟環境萎靡等負麵因素一直伴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行業中,我們看到了革新和進步,也看到了迷茫和彷徨;對於未來的願景,企業家們信心滿滿,但也能感覺到他們對當前困難局麵的憂慮和煩惱。
浮華散盡後,工程機械行業身後所剩的僅是一片廢墟。
在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受益於高速的經濟發展、房地產市場“繁榮”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工程機械行業一度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十年間,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柳工、臨工等大型企業紛紛湧現。到了2011年前後,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工程機械製造商更是紛紛大幅擴充產能。然而,2011年之後,受下遊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雙重影響,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開始集體走下坡路。數據顯示,2012年全行業八類主要主機銷量同比下降幅度超過了20%。與此同時,各企業關於資金緊張等一係列的負麵信息也在坊間流傳。
尋求自救的方法,成為了工程機械企業目前最為急切的任務。
走出去
“雖然工程機械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但它還有十到十五年的好時光。”山東臨工執行總裁於孟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海外市場,我認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潛力巨大。”
實際上,在加入WTO之後,中國企業 “走出去”已成為常態化。企業“走出去”目前已走過了單純出口商品的初級階段,開始進入海外融資上市、海外投資建廠甚至是海外並購的階段,實行了從資本輸出到戰略布局的多層級推進。
工程機械行業也不例外。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輪胎式自推進起重機、挖泥船、大於100噸全路麵起重機、履帶挖掘機出口出現了高速增長。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向海外進軍”成為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長期發展的可行戰略。目前,中國工程機械正設備逐步被海外市場接受,行業內技術的提升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良好基礎。
以裝載機為例,2005年以前,海外僅有不到5萬台中國的裝載機。這幾年間,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搭建起了平台。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裝載機行業累計出口裝載機18829台,同比增長72.25%。不得不說,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開創了一塊市場,抓住了終端客戶,憑自己力量創造一塊市場。
“2009年我們開始部署海外的發展規劃,那時候確定的是海外三年規劃。”於孟生說:“我們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們上了一個Global係統。一期投入了4800萬。”
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臨工)是世界工程機械50強,其主營產品為鏟運挖掘係列、路麵機械係列、礦用車係列和小型工程機械係列等。目前,其產品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裝載機、壓路機等產品在巴西、俄羅斯、中東、南非等新興海外市場上份額較大。
服務優先
既然國內市場萎縮,那麽何不嚐試海外市場?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打造海外市場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要注重服務。”於孟生表示:“在海外,最重要的不是你賣了多少產品,哪些國家銷售了多少,而是服務能不能跟上這些地方,能不能滿足當地客戶的服務需求。如果像前幾年一些企業走出去那樣,不重視服務和品牌,結果導致做起來難度很大。工程機械也麵臨這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比較嚴重。”
實際上,今年工程機械行業出口情況不容樂觀。以對金磚國家的出口為例,除南非外,中國向巴西、俄羅斯、印度的工程機械出口額均同比下降。業內人士認為,金磚國家減少對中國工程機械的進口的原因,一方麵在於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麵,金磚國家也對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我到非洲一個國家,發現中國某個企業招標80多台車招進去了,結果,這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的態度是—我永遠不要了。” 於孟生說。
由於非洲工業相對落後,設備損壞以後,當地不具備修理的能力,“壞了一個螺絲也無法修”。而中方企業未能就產品進行必要的售後服務。這就導致了這種局麵。
這種局麵並不是偶然現象。據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總額為72.91億美元。其中,整機出口占80.9%,金額高達61.42億美元;零部件出口則同比大幅下滑61.36%。可見,我國工程機械企業這種出口“重主機輕配件”的局麵短期內難以改觀,而配件則是後市場以及服務的核心所在。
“今年8月,我們在巴西建了一個工廠,這是中國企業第一家在南美批量生產產品,當然,我們建廠的時候已經做了一個課題調研。我們把工廠建到巴西,就相當於一個充足的配件倉庫放在那裏,可以服務整個南美的市場。從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配件到南美,都需要58天到60天,這對服務的壓力和後市場的管理非常重要。”於孟生說:“我們正在製定新的三年規劃,海外市場目標是要做到50億,50億其中不包括後市場。而後市場能給我們創造更多的效益。對此我們信心還是很大的。”
經濟學家湯敏曾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機遇之一。世界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相當多的發達國家亟須資金投資,下一輪企業要製定新的戰略,按照世界新理念“走出去”。隨著各國開放度回升,政府製定相應的政策支持,與世界市場的結合將對工程機械行業產生巨大需求。
也許,這將為中國的機械製造行業打開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