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她是一位大學老師;如今,她是工程機械行業享有盛譽的佼佼者。
她是北方人,卻奔向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熱土,在南方紮下根來,轉眼就是10餘年;
她,就是中聯重科副總工程師、研究院院長付玲。
從產品研發第一線,到工程機械知名企業的研發領軍人物,付玲以堅實的腳步,在這個領域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就。
“要做工程機械,就要到主戰場去做。”2002年她放棄大學教師的工作,從北京來到長沙,一頭紮進她熱愛的工程機械的科研之中。她希望,若幹年以後,人們能在這個領域看到她留下的痕跡。
2003年,國內的路麵熱再生技術還是一片空白。付玲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者。她帶領課題組從基礎做起,在不斷學習中總結,在困難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她帶領著研發團隊直接到施工現場,向工人請教,向機手學習,忍受著高溫,吃住都在工地。有一次在工地上做實驗,氣溫有30多攝氏度,加熱機開動以後有200多攝氏度,作為工地上唯一的女性,她硬是在工地上堅持了38天。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多半時候付玲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性別,有一次還鬧了一個大誤會:一天中午,在施工工地,付玲拿著盒飯與當地工人一起坐在馬路上吃,一位在旁邊看機器施工的市民好奇地問課題組的一名隊員:“你們修路的還招女民工呀?”付玲的這位同事納悶了半天才反應過來,他對付玲說:“博士,你被當作民工了,你要注意形象了。”
付玲帶領課題組,僅用了8個月時間,就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R4400型熱風循環式熱再生加熱機,填補了國內空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這款熱風循環式熱再生加熱機,可節約燃料約38%,實現了加熱瀝青路麵時無煙氣、無汙染,環保性高,技術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很快,該產品就在國內市場上替代國外同類產品。
2005年,付玲又帶領12人的課題組,踏上攻克另一個技術高地的征途。當年6月至12月,複拌機設計進入關鍵時間節點,付玲因勞累過度,兩次嚴重感冒發燒導致肺炎,連說話都很困難,同事們都勸她休息,但她依然為了完成進度堅持工作。通過反反複複討論、實踐、失敗、再研究、再試驗,終於在1年時間內,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熱風循環加熱綜合式複拌機。
付玲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技術專家,更是一名團隊建設專家。她總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樂於學習、求實創新的精神,滲透到每項工作中,帶領團隊成員不斷拚搏,開拓進取。在她所負責的每一個項目中,不僅致力於產品創新,更加注重人才培養。不論是熱風循環式熱再生加熱機項目,還是瀝青路麵就地熱再生成套設備,她總是將自己的研發經驗傾囊相授。不論是誰遇到了研發難題,她都毫無保留地悉心指點。每一次重大項目結束之後,她所率領的團隊總有一批研發精英脫穎而出。
2008年至今,付玲作為中聯重科技術負責人,主持了國家973項目“起重機超高強鋼臂架冷彎成形技術基礎”、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因素耦合的大型海上平台起重機械非線性動力學研究”等多項結構基礎、共性技術科研項目。其中超高強度鋼箱型焊接結構疲勞強度研究,製定了高強度鋼結構疲勞設計規範,填補了在高強鋼結構方麵缺乏疲勞設計基礎數據、壽命預測模型及疲勞設計規範的空白。
付玲還帶領中聯重科研發團隊構建起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城市公共裝備技術研究院、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五位一體的高端創新體係。
這些年來,付玲領導的團隊每年攻克工程機械基礎、關鍵、前沿技術40多項,創造100多項,年度申請突破1000件大關。她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工程機械能夠走在世界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