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高溫,陽光毒辣,室外工作者紛紛停工。就在大家躲在室內避暑時,有一群人卻迎來了工作“黃金時間”,他們就是道路養護工人。昨日,記者實地感受了這個工作的辛苦,並專門采訪了一位有著20年經驗的老師傅。
高溫天氣下,工人修複破損路麵
8月7日上午10點,蕭紹路新城路路口以東200米處,穿著黃色工作服的市政工人袁師傅正頭頂烈日修複破損路麵。
“這個路段的瀝青化掉了,路麵上隆起了‘油包’。”袁師傅說,他和同事接到任務,得盡快把這些“油包”鏟平了,以免影響通行。
銑刨車慢慢往前挪,工程車緊緊跟著走,兩車之間有個大“鐵臂”相連。記者在一旁觀察,發現銑刨車的車底下刀片快速旋轉,把隆起的“油包”削平,碎片便順著“鐵臂”被運到工程車的車鬥裏。
算上袁師傅,路麵上負責清理碎石片的工人有6位。當記者問大家為何不戴安全帽而是草帽時,袁師傅說:“實在受不了,身體就像放在蒸籠裏一樣,戴草帽能多遮擋陽光還能散熱。”
跟著銑刨車走了10分鍾,記者扛不住了,袁師傅看在眼裏嘿嘿一笑,找了片樹蔭繼續聊。
為啥要在這麽熱的天氣裏幹活?袁師傅說,這和道路狀況及瀝青的融點有關。“這裏經過的大型車輛多,加上太陽暴曬,路麵很容易起‘油包’,所以天氣越熱活越多。”
鏟掉“油包”後,就要用瀝青修補路麵。“鋪路的瀝青是石料和油的混合物,氣溫高油的流動性就好,石料就拌得快,鋪下去更容易平整,石子之間的粘結度也更好。”袁師傅的一番話,讓記者恍然大悟。
“現在的氣溫快40℃了,機器裏攪拌瀝青的溫度需要到達150℃,你可以感受一下。”袁師傅說,最難受的是站在銑刨車上的師傅,他身前是發動機,身後是運輸碎石的“鐵臂”,頭上烈日暴曬,下麵熱氣蒸騰,那滋味言語難以形容。
“現在聽到辛苦這個詞已經沒感覺了,你想想,開銑刨車的話每天早上8點就開始工作,一直忙到中午12點。其他瀝青澆鋪工人的工作時間也是這樣,中間偶爾能休息一會兒。”袁師傅說。
這個工作確實非常辛苦,袁師傅卻一幹就是20年。記者在交談中得知,他的老家在江蘇,20年前來到蕭山。曾經在公路上幹過幾年澆鋪瀝青的工作。
10多年前,袁師傅進入區市政所,成為一名普通的市政工人,還是幹瀝青澆鋪工作。在蕭山工作的時間久了,袁師傅對這個行當“熟門熟路”,有時候會把老鄉帶出來,幫他們在蕭山找工作。他說,現在有個願望,希望有更多能吃苦的人“接班”,“道路不平整大家都不滿意,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的辛苦,有時候也抱怨,但是沒人來做這個(工作),大家出門就都不方便了。”
“我沒想過換工作,打算一直做下去。”袁師傅已經當爺爺了,他之所以堅持這份工作,有一個特別樸素的想法:保證基本生活,同時多賺些錢給最喜歡的小孫女買吃的玩的。對於工作,袁師傅與記者經常一問一答,相比之下他更喜歡談自己的家庭,他說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在政策允許下,再有個小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