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泰集團違規獲取獎勵1200萬元。
在近些年政策淘汰落後產能、節能降耗等獎勵資金的鼓動下,企業鑽空子“騙補”的行為也悄然滋生。
審計署近日公布的348個違規使用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資金的項目中,水泥企業的數量占到近五分之一,共計違規獲得資金8765萬元,其中不乏亞泰集團(600881.SH)這樣的大企業。
“騙補”花樣多
在不符合淘汰落後產能項目申報的條件下,亞泰集團哈爾濱水泥有限公司(下稱“亞泰哈爾濱”)和吉林省舒蘭市亞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亞泰舒蘭”)分別獲得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1080萬元和123萬元。
目前,亞泰舒蘭的項目正在整改中,而亞泰哈爾濱已被黑龍江省要求對其申報材料進行進一步複核確認。
記者昨日致電亞泰集團證券事務代表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領導正在開會,不清楚情況。截至發稿,亞泰集團未能就對違規獲得資金給出回應。
水泥行業的落後產能,即指單位水泥能耗和排放指標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的產能。
2011年4月20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淘汰落後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提出對符合落後產能的項目並進行淘汰的企業予以資金獎勵。
但政府這種靠資金獎勵以實現產能淘汰的做法沒能得到較好的貫徹。
政府製定年度淘汰落後產能總量,企業申請上報。但在總量和市場上真正主動想要淘汰的落後產能之間,仍有空缺存在。“地方政府有時候也會協助審批,為企業開綠燈,對上好交差,還有利於當地財政收入和領導政績。”一名水泥企業管理人員對記者說
“違規獲得國家補貼資金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將不是屬於申報行列的項目改頭換麵,偽裝成為可以申請資金的項目,達到騙取的目的。”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比如一個水泥廠要改造生產線,隻是常規改動一下,更新一些關鍵設備,使得生產運行效率達到預期效率,但有些水泥廠的做法是向國家報批這項改造涉及能源節約利用,采用新技術可使窯尾煙氣排放降低、節約電耗等。
“但實際上生產線改造時並沒有這些技術應用,隻是私下公關一下審查機構,或者做一份假的申報材料,做做文字上的功夫,就可以得到國家資金支持。當然這筆錢也歸水泥廠自己自行支配了。”
在66個違規獲得三項資金的企業中,一些企業通過編造虛假產量、虛假生產材料、虛假工商營業執照和電費繳納發票等資料,騙取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
“淘汰立窯國家有補貼,有的企業立窯已經多年不生產甚至早已被淘汰不存在了,還拿來騙取國家補貼。地方政府和企業有時是利益共同體,有的節能項目未開工建設就有可能被有關部門竣工驗收,以拿到國家資金為第一要務。”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大型水泥企業的管理人員表示。
在違規獲得資金的項目中,河北省武安市華冶水泥有限公司將2008年已拆除的30萬噸水泥濕法生產線虛假申報為2011年拆除,騙取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314萬元,湖北省荊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窯爐節能改造項目將2008年前完工的項目作為新項目申報,騙取合同能源管理獎勵資金213萬元。
此外,還有企業通過重複申報項目,套取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另有企業通過多報節能量,違規獲得節能技術改造獎勵資金。
“另一個辦法就是本身是能夠申請資金補貼的,但報上去的項目和實際建設的不符,省下來的那部分資金就可以侵占了。”上述業內人士說,比如一個水泥企業要申請新建一條水泥窯綜合處理城市垃圾的項目,報備的項目規模是日產4000t/d,日處理垃圾100噸。
“報上去是這樣的規模,實際修建的時候,隻是日產3200t/d的,日處理垃圾50噸或者幹脆沒有,這樣投資減少,而國家的補貼就會被水泥企業擠占挪用。”
審計署公布的名單顯示,有企業將獲得的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挪用於接收企業資產補償款支出,或挪用於淘汰項目的前期費用。
強製淘汰困局
在企業戴著“落後產能”的帽子賺取財政資金的背後,是淘汰落後產能難的現狀。
江蘇地區一家水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目前淘汰落後產能其實很難。“最主要還是因為利用落後產能生產,依然有利可圖,還能賺錢,沒到虧損或者倒閉的地步。”
“拿立窯來說,立窯的生產質量的確不如新型幹法窯,但最開始不是強製淘汰的時候,新型幹法水泥根本沒法撼動立窯的市場。”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一個立窯廠幾百萬就可以做下來,一個新型幹法廠需要投資幾個億,而且立窯做環保無非就是加一個除塵裝置,相比新型幹法廠的投資,也是少了很多。
“如果沒有政府強製淘汰落後產能,恐怕今天我們國家還是以立窯為主要生產工藝。”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淘汰落後產能,依然步履艱難,單靠市場力量難以成行。
“另以脫硝來說,它給噸水泥帶來的新增成本在10~40元,政府不補貼,企業不會主動做這件事情。產業政策雖然規定了脫硝的標準,但實際操作起來,企業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檢查來了,就把脫硝裝置開起,檢查走了,就把設備關了。現在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不少地方都是這個樣子,何況不補貼,那企業更要想辦法鑽政策法律的空子了。”
而在一些餘熱發電、節能粉磨、降低能耗的節能項目上,水泥企業也未進入真正的節能時代。
“目前水泥行業的整合並購仍在進行當中,許多中小企業目前是待價而沽,等著被收購,而大企業忙著收購,對企業內部整合也沒有大規模開展。”上述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