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的蔓延已深刻影響A股。24日,滬指暴跌超過5%擊穿2000點,銀行股持續跳水。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均跌停,國有五大行中工行、建行、中行、農行跌幅在3%左右,交行跌幅接近5%,而股份製銀行跌幅則均超過了5%。
進入6月以來,中國銀行業“錢荒”問題持續發酵。先是有“光大銀行因頭寸緊張,令交易方興業銀行到期資金無法收回”,緊接著傳言“20日下午,中國銀行資金違約,交易時間過了半個小時還找不到資金,且市場資金缺口千億規模。”盡管各大行對資金違約傳聞及時進行了澄清和辟謠,但最近一個月以來,市場資金麵出現罕見緊張的局麵已成不爭的事實。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做空中國”的傳言在資本市場已經蔓延開來,國際遊資從中國、日本、中國香港紛紛撤回歐美,黃金市場、股票市場、基金市場、銀行係統資金供應量大幅下降。國際知名投行大量拋售國內銀行股,進一步打壓市場行情,投資者信心也遭受重創,紛紛從資本市場、貨幣市場撤資減虧。
“違約”傳聞下的銀行資金市場
6月6日,市場傳聞,光大銀行對興業銀行的同業拆借資本金本應到期,但因為頭寸緊張,光大銀行選擇違約,導致興業銀行的千億到期資金未能收回。兩大銀行資金麵齊齊告急,不得不向四大行要求支援。
對此,中國光大銀行私人銀行(上海)中心總經理在其認證微博予以否認,稱光大銀行備付充分,與所有交易對手交易正常。興業銀行也加以否認。
6月19日至21日,銀行間市場出現了牽動整個中國金融體係的驚心動魄的72小時劇烈震蕩。
有業內人士指出,每年的6月和12月,銀行機構麵臨著月末和季末的雙重考核,存在“借錢”的衝動,是曆年來的資金需求高峰。而在往年,央行通常會在資金最緊缺的時刻出手幹預市場,注入部分資金,以平抑資金價格。這種行為令不少金融機構對央行有了依賴,認為央行始終會為整個市場托底。此前,已有外媒報道四大行呼籲央行在本周三前降存準,以緩解資金壓力,但央行不為所動。
也有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央行對同業市場采取的是“按兵不動”的態度,不管市場如何波動,就是不出手幹預。不僅如此,央行還繼續發行央票回收流動性,而不少銀行由於誤判,在6月份之前沒有做好充足的到期資金安排,導致出現了高價借錢和交易違約的情況。
“錢荒”背後的市場猜想
據統計,僅上周以來同業拆借市場日均成交高達800億元以上,此次“錢荒”的“震中”也正是來自同業拆借市場。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22日在廣州指出,內地銀行業當前出現的“錢荒”現象,是過去幾年商業銀行隨心所欲擴張自己的業務規模,達到一個極點後集中爆發的表現。今年6月以來,中國銀行業“錢荒”問題持續發酵。為了吸納資金,各銀行紛紛投入“搶錢大戰”,競相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並降低購買門檻。
張承惠表示,今年5月份,內地銀行間回購利率的水平還保持相對穩定,但從6月6日開始,回購利率出現快速攀升,“隔夜拆借利率最高達到9.8%”。種種跡象顯示,中國銀行業的流動性極度緊張。6月20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放利率達13.4440%,創下曆史新高;七天利率也首次突破10%,達11.0040%。
張承惠分析,銀行出現接近於流動性危機的情況,主要原因一方麵是銀行接近半年報時點,對資金需求較大,較為惜借;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強化理財監管和跨境套利交易監管,也導致各銀行需要增加資金以滿足合規要求。此外,部分銀行對流動性盲目樂觀,沒有做好資金控製以及貸款增加過猛(6月份前10天增加近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等亦是誘因。
邊曉瑜則認為,上述銀行資金違約或導致國內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係統性風險因此增加。同時,資金短缺將滋生投資者負麵情緒,在國內實體經濟本已萎靡蕭條之際,製造業融資難、民企融資難等問題會再度升級,國內閑置資金或進一步湧向房地產、文化旅遊、高鐵等領域。
對於央行的“淡定”,張承惠說,央行堅持不救市,是要商業銀行更審慎地對待風險控製、改進流動性管理。張承惠還表示,從中國經濟目前的現狀來看,降息難以引導資金從金融體係流入實體經濟,“今年以來‘金融熱、經濟冷’現象已表明,降息對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有限。”
監管層應通力協作 平息市場恐慌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市場上的流動性其實非常充裕,隻是大量資金停留在金融係統內空轉套利;而熱錢流出和貨幣政策從緊,尤其是央行對銀行間市場的態度與此前明顯不同,導致不少金融機構誤判,沒有及時、足額準備好本月到期資金安排,進而出現了短暫的流動性枯竭甚至出現了違約,加上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終於使得資金市場利率飆升。
多位金融機構人士表示,當前資金緊缺的狀況的確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受“錢荒”影響的不僅僅是商業銀行,包括基金、券商、信托在內的整個金融業均有波及。同時業內專家普遍相信,此次“錢荒”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最遲不超過7月中旬。
記者最新獲悉,在受到央行窗口指導後,四大行6月前半月新增貸款在猛增後又迅即回落。來自申銀萬國的調研統計顯示,截至16日,四大行新增貸款接近1770億,較6月上旬回落約400億,申萬因此小幅下調6月金融機構整體新增貸款預期至1萬億。
據申萬獲得的信息顯示,上旬較猛烈的信貸反彈最終引致央行窗口指導,且央行壓製流動性態度較為堅決,同時由於前期部分貸款到期,致信貸存量整體下降。
邊曉瑜認為,一方麵,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應通力協作,加強監察督導工作,將所涉資金數量、動向、涉事銀行做詳細統計,有違法違規行為的給予堅決處理,若僅是傳言則要還原事實;另一方麵,商業銀行應潔身自好,認真學習並貫徹銀行同業市場的相關規定,並對今後內部資金流向做認真統計和審核。“錢荒”持續發酵銀行流動性管理短板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