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2年機械工業依然實現了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18.41萬億元、18.0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4%和12.54%的好成績,但內需不足帶來的一係列連鎖反應顯示,機械工業已告別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月1日召開的“2012年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上,中機聯執行副會長蔡惟慈提醒,全行業必須充分認識行業發展所處階段和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增強危機意識,將目標取向由以速度、規模為先轉變為以質量、效益為先。
需求疲軟困難凸顯
需求疲軟是去年機械工業麵臨的主要困難。受需求疲軟和供大於求的雙重影響,2012年機械產品價格指數始終在100以下,表明產品價格總體處於下行態勢。同時,企業訂單增幅明顯下降,機械工業重點調查企業統計顯示,年內各月累計訂貨值同比均為負增長,至年底同比下降1%左右,明顯低於上年6%的增幅,更低於“十一五”期間20%以上的增長水平。
2012年我國機械工業部分用戶行業的運行形勢趨緊,在此背景下拖欠貨款現象明顯增加。去年全年,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已高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14.94%。貨款回收難、貸款利息高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使企業流動性壓力增大、財務成本上升,極大地加重了機械企業的負擔。
由於市場需求疲軟,主要產品中產量實現增長的產品數較上年減少。列入快報統計的120種主要機械產品中,產量下降的產品43種,占比為35.83%,三分之一的產品產量下降為近年來所少見。其中,數控機床產量為20.57萬台,同比下降16.19%;發電設備產量1.3億千瓦,同比下降9.7%。
從進出口來看,2012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6472億美元,同比僅增2.54%,增速較上年大幅回落20.3個百分點。其中累計實現出口3506億美元,同比增長8.96%;累計進口2966億美元,同比下降4.14%。全年累計雖實現貿易順差540億美元,為曆史新高。
對於高貿易順差,蔡惟慈強調,與金融危機前進口、出口同步快速上升背景下的高額貿易順差不同,2012年的貿易順差主要由內需不足引發的進口額下降所致,不能完全解讀為我國機械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自主創新結出碩果
總體來看,在趨緊的環境中,2012年市場對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倒逼機製開始發揮作用,企業調整升級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行業結構調整亮點顯現,“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初見成效。
進入“十二五”以後,在內外部需求回落的嚴峻形勢下,在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劃指導下,機械工業加快了結構調整的步伐。一批世界頂級裝備紛紛問世。例如,二重研製成功航空工業等高端裝備所急需的8萬噸模鍛壓力機;工程機械行業多個企業研製成功了核電等重點工程施工所需的具備世界最大起吊能力的3000~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高端控製係統受製於進口的局麵開始發生變化。2012年中資企業DCS係統產銷額開始超過外資企業,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企業中,中資企業已有兩席;國產大型石化項目等大型工程的控製係統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對基礎試驗及試驗能力建設的投入明顯增大,少數領域(如大電流和高電壓試驗能力)已達世界同行先進水平。蔡惟慈強調,“這是標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其中,關鍵零部件和特種材料自主化步伐加速。長期為跨國公司所壟斷、嚴重受製於進口的高壓絕緣套管等關鍵零部件和特種原材料的自主創新不但沒有受到經濟緊縮的影響,相反加快了步伐,取得一係列可喜的突破。為應對成本快速上升和環保壓力加大的挑戰,以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為取向的技術改造受到企業的更多重視。例如,軸承行業越來越多地由單機加工向自動化生產線升級;越來越多地采用高速鐓鍛機加工軸承毛坯,以提高昂貴的軸承鋼材料的利用率等。
綜合分析當前行業發展麵臨的形勢,蔡惟慈強調,2013年,全行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行業發展階段和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更主動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全麵提升行業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