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快速增長,大量工程建設項目的投入促進了施工工程機械產品的發展。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排名是我國機械工業中產品門類比較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技術水平的十個重要行業的第四位,在世界上我國也步入了工程建設機械生產大國行列的第七位。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機械工業整體水平,世界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工程機械的發展,視其為戰略性產業。國外大公司的年銷售額都達到上百億美元甚至更多。
我國現有工程機械產品生產企業有1400多個。其中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企業有12個,億元以上企業有73個。全行業2001年銷售額近560億元,2002年達到660億元,僅次於汽車、電工電器、石化通用、農機行業居第五位。整個行業已經有了一批具備和跨國公司進行部分領域競爭的國有、民營、合資和獨資企業。但與國際著名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相比較,我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在規模和技術上均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雖然國內規模最大的徐工集團2002年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90億元人民幣,但還遠未達到國際同行業的規模經濟水平。
工程機械基礎零部件企業也是如此。雖然工程機械零部件已經形成了全國性、地區性和企業性三個層次的專業化生產銷售和配套網絡,改革開放以後引進了一大批關鍵基礎零部件製造技術,也有了諸如柴油機、回轉支承、驅動橋、四輪一帶、駕駛室、油缸、液壓元件、動力箱、儀表和儀表盤等一批具有一定質量和技術水平的產品。特別是近幾年來加快了合資合作的步伐,行業中出現了一批質量可靠,技術先進,服務完善的零部件新產品。依靠產品質量可靠性、依靠技術水平的提高、依靠一流的服務去奪取競爭的勝利,已經成為行業所有經營者的共識。但和主機產品的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相比,零部件行業無論是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市場占有率、產品檔次、質量可靠性、價格走勢和經濟效益等與跨國公司相比都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
首先,零部件生產企業組織結構鬆散,集中度較低,產品趨同化嚴重,主要表現在四多四少:人多、負債多、普通產品多、生產維持型企業多;銷售收入少、實現利潤少、特色產品少、產品開發型企業少。缺乏能夠支撐和帶動零部件行業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的大企業,特別是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如果沒有這樣擁有幾個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排頭企業,這個產業就談不上有競爭力,就隻能是一盤散沙。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有專為工程機械配套的基礎零部件企業300多家,但規模都不大。據45個主要企業統計,其中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不超過10家。各主機廠為自身發展和控製的需要大多仍舊堅持曆史原因形成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落後生產方式,關注的重點在主機的發展上麵,而使零部件的發展緩慢遲滯。盡管今年零部件企業的銷售量普遍比去年提高了30%以上,但仍然不能滿足主機產量增加的需要,更不用說去滿足巨大的維修備件市場了。
其次,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較之主機廠更弱,試驗手段傳統而且落後,很少有先進完善的工藝設備能力作為發展的基礎,目前還是基本停留在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對同類產品的模仿複製階段。各企業一方麵是大路貨產品低水平重複投資、重複建設的現象嚴重,另一方麵技術附加值高的高檔次產品品種少,不能滿足主機發展的需求,產品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
第三,工業發達國家已普遍采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實現了柔性自動化,已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而我們各個零部件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先進的技術裝備較少,廠房設備大多陳舊。不但與國外大公司不能比,甚至與我國其他行業的基礎零部件生產企業相比也有相當的差距。各企業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的投資短缺,產品和技術長期得不到徹底的更新改造,缺乏發展後勁。由於規模較小,銀行也很難給予資金貸款,也很少能夠得到國家技術改造貼息政策的支持。
第四,大多數零部件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生產和銷售成本較高。從1996年到1999年全行業連續虧損四年,對於現在的基礎零部件企業來講,邊際貢獻率一般不高,2001年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1.57%。在市場經濟信譽尚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主機廠往往采用占用大量的銷售貨款的方式作為接受配套件進入的前提條件,有時還會以價格較高的主機產品充當貨款支付,致使零部件企業要降價銷售才能夠變現,無形中又加大了配套件企業的經濟損失。這些小企業為了爭奪和保住市場份額,往往也采用最簡單的價格戰的營銷對策,致使在部分企業中出現了幹少賠少,幹多賠多的奇怪現象,生產經營較為艱難。
第五,大多數零部件生產企業多為老的國有企業,資本金較少,社會責任和負擔較重,更多地承擔了一些不該企業承擔的富餘人員、不良債務、曆史包袱、社會穩定等責任。導致企業經營者不能夠集中全部精力用於產品的開發和市場的開拓,因而造成企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勞動生產率提升緩慢,產權製度改革和經營機製轉換困難等一係列製約發展的不利因素。
第六、多數零部件生產企業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後,絕大部分企業仍舊處於傳統的經驗管理和人盯人管理階段,與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和國內外大公司的管理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同時,同樣也是曆史原因,多數零部件企業也普遍存在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現象,產品和構成產品的絕大部分零部件都在一個企業內部生產,企業的生產要素完全依附於特定的產品。
第七、由於零部件企業在質量可靠性、技術水平、交貨期和售前售後服務等方麵存在問題,迫使一些主機企業,尤其是一些主機產品的排頭兵企業在現在進行異地搬遷改造提高主機技術水平的同時,不管其規模大小、經濟效益如何,仍舊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零部件的建設,仍舊保持著大而全的生產方式,保持著自我發展的格局。
由此可見,一些工程機械所需的關鍵基礎零部件可靠性不高及發展的滯後,製約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機產品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減弱了與國外進口全新及二手工程機械產品、與國內合資和獨資主機企業競爭的抗衡能力,阻礙了工程機械主機產品大量、持續不斷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