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榮鼎谘詢的數據,完成的交易額65億美元,比2011年的55億美元上漲了17%。投資最集中的還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行業、製造業、房地產業,公共事業也是中國投資者的偏好。2012年底,一批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在美國受到了明星級別的待遇。得克薩斯、佛羅裏達和威斯康星州的州長們,甚至前總統小布什都會見了他們。美國國務院還特地為他們舉行了歡迎酒會。
“當地政府和企業對中國投資者持非常正麵的態度。這些中國企業家也驚訝這裏的投資機會之多。不管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的投資,威斯康星都非常歡迎。”威斯康星經濟發展署負責外國直接投資的斯科特·莫斯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投資取向日漸多元
2012年中國對美投資再次創紀錄。根據榮鼎谘詢(Rhodium Group)的數據,完成的交易額65億美元,比2011年的55億美元上漲了17%。投資最集中的還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行業、製造業、房地產業,公共事業也是中國投資者的偏好。
中國企業的投資取向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中海油投資25億美元購買Devon能源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萬向集團購買GreatPoint能源公司4.2億美元的股份,大連萬達以26億美元購買美國第二大影院運營商AMC娛樂。在投資方式上,兼並和收購依然是主體,大大超過了創建投資。
美國主流社會早就敏銳地意識到中國投資的巨大潛力。早在2011年5月,一份由美國亞洲協會等智庫發起、榮鼎谘詢操作完成的報告《敞開美國大門——挖掘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紅利》,在美國社會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該報告顯示,中國對外投資在2004年以前一直微不足道,但2006年就超過200億美元,2008年超過500億美元。金融危機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總額大幅下降40%,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隻是微降,依舊保持在400億美元以上。
該報告預測中國未來必將從產品輸出國轉變成為資本輸出大國,甚至進一步預測“截至2020年,中國在世界範圍的直接投資會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可觀的一部分注定會流入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
控股收購易引恐慌
但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收購仍免不了受到各種質疑和阻撓,這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投資大幅增加所產生的顧慮。尤其是當涉及並購有關國家安全及能源資源等重要產業時,來自聯邦政府和國會的反對聲音往往會占上風。
三一重工對俄勒岡州一個風電場的收購就因為靠近一個海軍基地而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IFUS)否決。“這個案子讓人覺得過分的是,三一重工在美國的相關企業Ralls積極配合(海軍調查),最後海軍都同意了,但仍被國會和CIFUS否決。”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對本報記者表示。
耶魯大學金融係教授陳誌武也認為,此案充分顯示了美國社會微觀層麵和宏觀層麵、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對中國投資的不同認識。
由於意識形態等方麵的差異,來自中國的收購似乎更容易引發憂慮。其實即使是美國的盟友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美國的大規模投資,也曾讓美國公眾產生極大的恐慌。
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來自中國的投資,尤其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規模並購,會麵臨比當年日本投資者更大的困難。
中企萬盟國際合夥人和首席運營官徐剛認為,赴美國投資的中國國企和民企還是有很大不同。“國有企業基本上要掌控整個公司,或者最少擁有控股權,他們一般不太願意持有少數股。這樣的操作方式也比較容易引起美國方麵的疑慮。”徐剛說。
2010年,中海油以11億美元收購美國切薩皮克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在徐剛看來,這是國有企業比較理想的收購模式。“這個並購買到的是少數股權,”徐剛對本報記者表示,“但確是戰略投資,可以把勘探技術帶到國內,從這個角度上也是非常值得的。”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現在確實是投資美國的好機會,”徐剛說,“美國的資產便宜了很多,中國的人民幣也在繼續升值,企業本身也變得越來越有錢,希望到美國尋找更好的機會和先進的技術。”
能源行業蘊藏商機
來自山東的一家化工企業最近準備在休斯敦投資幾千萬到幾億美元,建造一個化工廠,該廠高管已經到休斯敦考察數次。該企業副總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的化工領域正在發生一場革命,供求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中國的化工企業來說,美國的電力、天然氣以及其他原料都比中國便宜很多,是投資的好機會。
“當地的政府對我們非常熱情,”這位副總裁說,“因為我們能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當地政府)主動為我們提供各種的谘詢。”
不過,他也表示美國原料便宜、人工貴,而且對當地的市場形勢、投資政策以及相關法律都不是很了解,在員工政策和管理體製上也很難融入美國的文化和環境。
這也是絕大部分中國企業在美國麵臨的問題。美國亞洲商業發展公司高級經理尤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的投資機會非常吸引人,但是在美國開始的第一步無疑將是非常痛苦的。語言、文化以及法規製度的完全不同給投資者帶來了非常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