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條城區地鐵開通後,近期還有哪些新線將要投入運營?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曦透露,2013年北京地鐵包括14號線西段在內的計劃通車裏程大約24公裏,線路不長但意義重大。除此之外,北京軌道交通目前在建規模依然達到109公裏,包括7號線、14號線、6號線二期、15號線西段、昌平線二期、西郊線等,這些新線預計在2015年年底之前會陸續開通運營。
14號線西段5月試運營
14號線西段張郭莊站至西局站,全長12公裏,預計2013年5月開通試運營。其中張郭莊站、園博園站、大瓦窯站、郭莊子站、大井站為高架站,七裏莊站和西局站為地下站。在這條新線,北京地鐵將首次采用大容量A型列車。
不過,七裏莊站受地麵交通、管線改移進度影響,園博會期間通過不停車,計劃2013年底投入運營。這條地鐵新線直接服務於園博會,與10號線在西局換乘,從而快速疏散園博會的客流。與此同時,14號線西段也能進一步完善北京西南地區軌道交通線網布局,彌補9號線、10號線二期開通後西南區域東西向地鐵線的不足。
10號線2013年大C運營,豐台站、前泥窪站的斷點成為一大缺憾,加上宋家莊停車場未能同步建成,初期10號線貫通運營列車必須長距離折返,從而製約其發車間隔的壓縮。2013年上半年,10號線最後2.4公裏的斷點將被打通,列車環形運營後整體運能將大幅提升。尤其三環新城、豐管路一帶前往中關村地區上班的居民,出行便捷度會極大改善。
全長6.3公裏的昌八聯絡線,2013年開通後將吸引昌平線客流和回龍觀北部地區大批居民改乘8號線進入中心城區,從而進一步緩解目前13號線西段的客流壓力。昌平線一期在2010年開通後,壓縮發車間隔提升運能受到13號線西二旗站承載能力的製約,昌八聯絡線的建成將使得昌平線一期有條件提升運力。
同時,8號線南段2013年將繼續從鼓樓大街延伸至中國美術館,屆時在南鑼鼓巷站可換乘東西向幹線6號線,對13號線的分流作用會更明顯,昌平線、8號線與全市軌道交通網絡的聯係也將更加緊密。
未來幾年,北京新線建設力度不減,預計到2015年底,軌道交通將再開通133公裏,運營總裏程達到575公裏。
新機場線擬兼顧城市交通
在此前北京2007年至2015年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基礎上,2011年1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又批複了《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調整(2007-2016年)》方案,8號線三期、16號線和新機場線成為獲準增建的三條線路,總裏程89公裏。因此,到2016年,北京軌道交通的建設目標鎖定為664公裏。
“新機場線將與目前機場快軌的模式有所不同,運能更大,專線航空服務標準更高;而且線路兼顧城市交通功能,而不是僅僅服務於機場旅客。”陳曦表示。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方案,新機場線自中心城區至北京新機場,采用快速軌道交通方式實現“半小時”到達,項目爭取與新機場同步建設。線路暫計劃北京南站至北京新機場,全長37公裏。
據了解,新機場線起點還有很大變數,將在調研階段論證確定,至少會深入到長安街以北的核心城區地帶,並實現與其他地鐵線路的便捷換乘,成為北京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8號線三期自王府井至五福堂站,線路長16公裏,估算投資144億元,將與現有8號線一期二期共同構成總長40多公裏的南北骨幹線;16號線則是城市西部南北幹線,原規劃線路起於10號線蘇州街站,止於豐台區宛平站,線路全長約23公裏,這次新批準的方案北端起點從蘇州街站移至永豐站,增加西苑、農大北路、馬連窪北路、西北旺等站點,線路全長增至36公裏,估算投資366億元。
東北部加密線浮出水麵
除已經獲批的664公裏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之外,本市還在籌劃編製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一批新的地鐵線,將隨規劃盡快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其中前期論證進展比較快的線路有3號線、12號線和東北部加密線。
在1號線、2號線通車運營數十年之後,神秘的3號線終於提上建設議程。這條線路大體是東西走向,正好與6號線互補,東段走平安大街,西段走阜成門外大街。不過,受內城核心地帶文物密集的製約,3號線是否貫穿東西還在研究,先分割成一東一西兩段線路來建設。比較確定的是,3號線東段將延伸至目前人口密集的東壩地區,緩解這一帶居民的出行難題。
12號線則初步確定沿北三環敷設,為東西走向,彌補目前北部地區東西向地鐵線路不足的缺憾。這條地鐵線東段可能從酒仙橋一帶繼續延伸至東壩地區。
東北部加密線是疏解5號線運營壓力的重要線路,基本為南北走向,從北部區域出發穿過天通苑東部地區,與10號線相交後向南延伸,經東大橋進入城市東南區域,遠期填補7號線和亦莊線之間的軌道交通空白。
總體看,北京城區的軌道交通密度與發達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差距。在4條城區新線開通後,四環以裏的軌道交通密度是每平方公裏0.65公裏,而發達城市的城區軌道交通密度一般達到每平方公裏1至2公裏。
“北京軌道交通網絡還需要繼續加密,建設力度還將繼續保持。”陳曦表示,在短時期內,北京地鐵整體客流攀升將使得擁擠程度難以降低,惟有繼續加大建設規模,滿足新增的地鐵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