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175位在長沙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人,受邀參加了“情係長沙”係列活動之外國友人“星城新貌”參觀活動。長沙秀美迷人的山水洲城風光、磅礴大氣的城市基礎設施,引得這些客居長沙的“老外”紛紛感慨:“長沙真的太美了!”
長沙長大了,變美了,現代化區域性國際大都市的氣息愈來愈濃。難怪在長沙生活了8年的德國工程師漢斯先生說:“高鐵開通了,機場也建得很漂亮,等地鐵建好後,長沙建設國際性大城市的條件就越來越好了!”
城市國際化:主動融入世界經濟
2010年6月13日,中共長沙市委第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共長沙市委關於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的若幹意見(審議稿)》。會議提出,長沙市將用15年左右的時間,在基本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礎上,力爭建成區域性國際城市。
長沙一度被人看作是“內陸地區的二三線城市”,為了甩掉這頂與日益增強的城市綜合實力越來越不匹配的“帽子”,長沙提出,用15年時間建成“區域性國際城市”目標。經濟全球化是大趨勢,長沙不能成為一個孤島,必須融入世界經濟。
從2008年到2012年,是長沙市城市建設力度最大、城市形象與品質提升最快、城市國際化取得良好開端的5年。城鄉規劃開始以國際化視野來大手筆描繪長沙發展藍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日千裏,主導產業開始實施國際化戰略,市民胸襟更加開放,城市管理逐漸與國際接軌,城鄉一體化讓居民初步享受“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成果……
劍指梅溪湖: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
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沙市將城市國際化戰略目標具體落實到涉及未來城市發展的城市規模、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基礎設施、曆史文化、生態環境等重大規劃內容中,大力推進“沿江建設、跨江發展”,促進城市交通從節點城市向樞紐城市轉變,城市發展從區域城市向國際城市轉變。
專家介紹,長沙非常重視湘江價值的發掘,將秀美湘江規劃成為“東方萊茵河”的核心載體。同時,通過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全市生活汙水處理率、垃圾無害處理率、空氣質量優良率以及河流斷麵Ⅲ類以上水質達標率均達到或接近100%。長沙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並成為全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示範城市。
2008年,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長沙發展格局最重要的嬗變由此開始,長沙發展的新方向,由此自河東“老城”劍指河西。10月26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開工,標誌著梅溪湖國際服務區建設進入新階段,預示著長沙市國際名城建設邁出新步伐。
鍾情“大長沙”:基礎設施建設拉開城市框架
沒有城市基礎設施的國際化,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國際化。長沙按照“兩型”理念與國際化視野,規劃實施了一大批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國際化的項目,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以此呈現給世人一個“大長沙”。
2009年12月26日,武廣客運專線正式運營。眼下,長沙至北京的高速鐵路正在抓緊施工,中國運營裏程最長的高速鐵路——從北京到深圳的京深高鐵預計2012年底全線通車。到時旅客從長沙到北京隻需6小時左右。橫貫東西的滬昆鐵路正在抓緊實施。兩條高鐵全麵建成開通後,長沙交通區位將發生巨大變化。
據介紹,2012年,長沙市新啟動城建重點項目94個,今年將完成“兩館一廳”的外部裝飾工程,基本完成規劃館、市圖書館、博物館內部裝飾工程,逐步推進景觀亮化工程;同時,抓緊做好地鐵3、4號線和2號線西延線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10月已實現通航和蓄水,爭取明年實現發電。
花開海內外:主導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市委、市政府提出,長沙推進城市國際化,必須緊緊抓住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主動融入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與升級,推動長沙全方位參與國際大循環,使長沙成為國際重要的產業研發、集聚中心之一。
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關於推進國際文化名城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長沙要基本建成具有深刻曆史內涵、崇高精神追求、強大文化實力和廣泛國際影響的文化名城。這是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推動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長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近年來已成為長沙市的支柱產業之一。
長沙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家用電器、中成藥及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六大產業集群。近5年來,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異軍突起,2011年工程機械產業總產值已突破1100億元。市工信委負責人表示,長沙市將致力於打造“世界工程機械之都”,力爭到2015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年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
國內同台競爭,國外“虎口奪食”,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已成為目前最具國際化前景的優勢產業,開始穩步實施“走出去”戰略。三一重工高層透露,未來5年,公司來自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在集團總收入中所占份額將從目前的10%提升到40%。中聯重科實施海外發展戰略同樣不甘人後,2012年8月21日,中聯重科與印度最大的工程起重機製造商ElectroMech公司(簡稱EM)合資建廠協議在長沙正式簽署,這是中聯重科第一個海外直接投資建廠的項目,也是繼2008年並購意大利CIFA後中聯的第二個海外基地。
你準備好了嗎:做個有“國際範兒”的市民
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名城,與市民息息相關。建設國際文化名城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與每一個市民密切相關的“公民素質不斷提升”,其中一個“硬任務”便是組織市民學習外語、學習文明規則、學習國際禮儀,提高市民的國際化素養,做個有“國際範兒”的長沙市民。“這肯定對咱們老百姓是一件好事!”長沙市民楊小柳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楊小柳看來,“外國人越來越多”無疑是長沙逐步建成國際化城市的標誌之一。市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本市外事僑務港澳部門共接待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外賓、華僑華人、港澳同胞370批近7000人次。目前,長沙與國外正式結好的友好城市有12個、友好(經貿、旅遊)合作城市24個,遍及世界五大洲的23個國家。長沙市精心策劃涉外涉僑品牌活動,著力向海內外推介長沙,有效提升了城市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開弓沒有回頭箭。回首這5年,長沙推動城市國際化、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已經揚帆起航、成效初顯。經過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長沙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秀氣、大氣、“洋氣”。到2025年前後,長沙市的城市規模將與國際化大都市相當、產業布局與經濟全球化相對接、城市基礎設施與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曆史文化保護與建設國際文化名城相呼應,生態環境與建設國際生態宜居城市相適應。長沙將成為一座名不虛傳的“區域性國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