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成立於1989年,23年來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5位,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產品品種與係列最齊全、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徐工集團年營業收入由成立時的3.86億元,發展到2011年突破870億元,保持行業首位。中共“十八大”代表、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日前接受了新華社專訪。
記者:2012年,徐工集團躋身全球工程機械前5強,提升了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全球分量和品牌影響力。您認為,助力徐工不斷前行,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原因有哪些
王民: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嚴峻,內外需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徐工集團依靠“三大法寶”,實現逆勢增長。
一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徐工集團連續23年穩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的法寶。近年來,徐工通過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掌握了一係列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端加工組裝環節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的發展。近年來,徐工集團每年的科研經費都在十億元以上,2011年,徐工投入科研的經費達到銷售收入的5.7%。
二是國際化戰略。國際化是徐工發展的戰略核心,目前,徐工集團在波蘭、巴西等國建設海外製造基地,擁有斯裏蘭卡、委內瑞拉等10個海外備件中心、100多家國際經銷商和500多家簽約服務商,海外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產品已銷售到世界14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保持行業第一。
三是人才支撐。徐工集團有4000多人專門從事產品研發和工藝研究,匯集了80多名國內最高端工程機械技術人才,徐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國家發改委曆年評價中始終位居行業第一。同時,徐工積極麵向全球布局研發中心,利用全球化的人才資源為徐工的發展服務,為實現世界頂級企業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記者:今年6月,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精益製造能力最強的徐工全地麵起重機、裝載機智能化、混凝土泵送機械、混凝土攪拌機械四大基地正式啟用。您認為,這對於徐工意味著什麽?呈現出哪些亮點?
王民:“四大基地”達產後將新增總產能近400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全新的徐工。這標誌著徐工“十二五”一次至關重要的產業升級和戰略轉型,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成果。
徐工四大基地凝聚了徐工多年來的產業積澱,並呈現出全新階段的全新亮點。一是通過高度集約化、柔性化、智能化和全數字化管理,形成與國際最先進標杆企業同一平台的精益製造和品質製造能力,並凸顯了高效、節能、環保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高端產業的方向性特點;二是突破性創造出6噸以上大噸位裝載機、120噸以上超大噸位起重機批量化在線製造嶄新模式;三是創造出與德國施維英技術完美融合、極具成長性並將全麵爆發增長能量的成套混凝土機械全新板塊。
記者:徐工集團在超越利勃海爾,晉升全球移動式起重機十強排行榜首位後,明確提出打造“全球起重機第一品牌”。在高手林立的全球起重機市場,徐工何以敢於問鼎“第一品牌”?
王民:多年來,徐工潛心起重機核心技術研究,深度融合工程應用和客戶需求,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通過做強“六大支撐”,向“全球起重機第一品牌”目標發起衝擊。
第一,市場規模、品牌影響持續領先。2000年以來,徐工不僅在產量數量上達到全球第一,在單位麵積產出的集約化精益生產上也達到了世界起重機行業先進水平。在銷量最大的中國,徐工起重機市場占有率連續十年保持在50%以上;在海外,其平均占有率也達到了30%。
第二,產業組合構建互補優勢。今年以來,徐工全麵整合旗下產業,其中最具規模和品質優勢的就是起重機板塊,汽車起重機、全地麵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特種消防車各子板塊的資源全麵配備到位,專業化的同時,實現在研發平台、信息化平台、采購平台、市場平台等方麵的資源共享。
第三,科技創新能力持續領先。中國起重機行業技術含量最高的全地麵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均率先在徐工誕生並實現商品化。至今,徐工全地麵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型譜寬度和密度已超越國際同行,汽車起重機已構建形成最密集的型譜群,新引進的塔機板塊將在徐工大力扶持下實現動臂式技術的全新突破,起重機總體技術已達到1078項。
第四,品質保值能力持續領先。徐工全地麵起重機基地開創了“超大噸位圓弧吊臂製造技術”,解決了500噸級產品吊臂拚接板材加厚難題。同時擁有行業首條可視化“大噸位裝配線”、“大噸位整機檢測線”和“線性化整機塗裝係統”。
第五,增值服務能力持續領先。2011年,徐工啟動起重機價值提升工程,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主題,實施了“起重機投資五大標準、用戶價值尋寶、誠信服務承諾、起重機操機手培訓基地”四項計劃。
第六,全球保障能力占據優勢。2012年徐工走出國門的步伐進一步提速,國際化營銷服務代理機構的市場建設工程紮實推進,全球一級代理機構達110家、中心網點達268家。經過徐工專業培養的資深服務工程師達1100人,到“十二五”末,一級網點將突破500個,服務工程師達到3000人。
記者: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最重要的創新主體,徐工集團對行業技術革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您認為,研發平台的建設在徐工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何種作用?
王民: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國內外各個研發平台建設,麵向全球布局研發中心,是徐工“十二五”重要戰略方向。
總投資10億元的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即將啟用,徐工歐洲研究院、徐工美國研究院正加緊建設,總投資2億美元的徐工巴西工廠和工程技術中心在加緊建設。在國內成立徐工南京研究院的同時,上海臨港出口製造基地和徐工上海研究院也已開工建設。這些平台將推動徐工加快集聚全球技術資源和海內外高端人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牢牢占據國內行業的技術製高點,為實現進取世界行業技術之巔的目標注入新的動力。
記者:近年來,在歐美經濟陷入危機和衰退的時候,徐工集團將目標瞄向了跨國同行,開啟海外並購戰略。請問徐工在全球刮起並購旋風是出於哪些考慮?
王民:2011年,徐工收購荷蘭AMCA有限公司和德國FT公司這兩家研發製造基礎零部件的歐洲企業,把觸角伸到了高端零部件領域。這兩家歐洲企業在高端液壓件製造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徐工希望能夠通過並購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彌補自身在一些在高端零部件和關鍵配套的核心技術方麵的缺失。
今年4月,徐工又控股了全球混凝土機械著名公司——德國施維英公司。已有78年曆史的施維英公司曾被稱為全球混凝土成套設備“領導者”,是世界頂級混凝土機械設備生產及輸送方案提供者。並購施維英,將使徐工核心板塊之一的混凝土機械業務得到實質性的大幅提升,進一步鞏固徐工在國內的行業領導地位,加速徐工國際化進程。
記者:“十二五”期間,徐工集團有著怎樣的願景規劃?
王民:徐工將緊扣國家崛起、全球化和新產業革命曆史機遇,麵向全球拓展產品和資本市場,麵向客戶拓寬工程機械、重卡主機產品和核心零部件領域,麵向未來進入高端裝備製造領域。
徐工將進一步加快向“現代型、服務型製造業”的升級轉型。加快以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和國家級技術中心為主體的技術體係建設,在智能化、輕量化、節能環保等核心技術及製造技術和高端產品自主開發能力上率先實現突破,著力提高核心零部件研發能力,著力提高智能自動控製技術的應用水平。
徐工將全力進取世界工程機械技術之巔——2015年實現規模3000億,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前3強、世界企業500強。以規模、內力、產品、市場、全新板塊全線突破,獲取中國企業在全球裝備製造領域實質性破局,成為全球著名的、極具國際競爭力、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世界頂級企業,實現“由中國到世界”的蛻變,完成“從東方挺身全球”的產業抱負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