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我國第一輛鋁合金倉柵車在位於長沙麓穀的晟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線。站在總重40噸的貨車後麵,隻需輕輕推動,尾廂門就被打開了。由於比同類鋼製車減重約3成,可節油20%。這家在持續創新中多次創造中國紀錄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截至目前總銷售收入已達190多億元。
像高速發展的晟通集團一樣,近年來長沙高新技術產業持續高速增長,始終領跑經濟發展。
據統計,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3485萬元,為2006年的4.7倍,年均增速達36.1%。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利稅總額467.12億元,為2006年的6倍,利稅率由2006年的10.5%提高到2011年的13.4%。
在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2012年,長沙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前兩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2038億元,同比增長18.51%,實現增加值550.3億元,增長20.62%。
高新技術產業是最能彰顯自主創新能力的產業,也是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近年來,有著豐富科技資源的長沙,不斷推動政策、資金和人才向高新技術產業傾斜,緊緊抓住這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長沙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長沙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先後出台了《關於加速科技進步,全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措施,製定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主要指標等考核獎勵製度。財政科技投入機製也得以創新,建立了科技金融合作平台,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2007年至2011年全市累計財政預算內科技投入56.3億元,年均遞增22.1%。同期全市累計研發經費投入390.6億元,年均遞增25%。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1.73%提高到2%。去年底至今,3家專注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的科技銀行,也陸續在長沙高新區亮相,更是拉開了我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緊密結合的序幕。
科技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為實現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先後通過“萬名人才引進”、“千人計劃”、“313”行動計劃等一係列活動引進高、精、尖專業人才,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和留學人員創業資助基金。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活動人員5.85萬人,與2006年相比增加4萬餘人,每家企業平均擁有科技人員數比2006年的42人翻了一番。
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筋骨。可喜的是,隨著政策、資金和人才不斷向高新技術產業流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做大做強,呈現高端化、國際化趨勢。中聯重科從一家單純的機械研究院成長為中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領軍企業,海外業務已經覆蓋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成功實施了幾次海外並購,去年實現銷售收入近850億元。未來一段時間,中聯重科將完善跨國運營體係,致力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去年,長沙市新增中聯重科等11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新增數的近一半,達到18家。
同樣可喜的是,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也已經成為8大高新技術領域中產值排名的首位。新材料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產值緊隨其後。如藍思科技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實現由最初的手表玻璃到手機玻璃、從平板玻璃到3D玻璃,使企業發展成為世界顯示屏功能玻璃麵板行業的先進代表。湖南湘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防颶風係列產品,成為首個通過美國測試的中國產品。
隨著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11年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1020億元,為2006年的4.5倍,高新技術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由2006年的10.63%提高到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