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鄭建華
職務:製造工人
入司時間:2002年
“我的工號是32000016,是北京樁機第16名員工,也是公司的首批製造工人。”這是老鄭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言語中流露著些許自豪。老鄭名叫鄭建華,今年五十有餘。2002年,有著二十多年國企生產經驗的他選擇了加盟剛剛起步的三一北京樁機,擔任桅杆班班組長。
三一員工鄭建華
談起十年前生產第一台三一旋挖鑽機SYR220的過程,老鄭仿佛曆曆在目。“當時公司在馬池口租了半邊廠房開始第一台樣機的試製,我們班組十幾個人負責為桅杆的製作,因為人少,幾乎所有的工序我都會參與,從下料到焊接再到組裝,無一遺漏,那段時間自己成了個多麵手。”除了人手少,工作環境及生產設備的局限也給創業之初的樁機人帶來了不少困難。“那個時候下料沒有數字化的設備,物料的輪廓都是我們蹲在鋼板上用石筆畫出來的。”老鄭告訴記者,“有時候一蹲就是半天,等站起來的時候腿早就麻了。”
沒有宿舍就在附近找個招待所將就、沒有食堂大家就輪流做大鍋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樁機人沒有抱怨、沒有氣餒,攢著一股勁要造出中國第一台優質旋挖鑽機。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每一個數據都精細測量。“它就像大家的孩子,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甘願犧牲一切去成就它。”終於,在2003年3月1日,北京樁機的第一台產品——SYR220旋挖鑽機順利下線,當天,董事長梁穩根先生親自到現場剪彩,參與首台樣機製造的幾十名研發人員、一線工人激動地見證了這一幕,老鄭說,當蓋在機器上的紅綢揭開的那一刻,他的巴掌都拍紅了……
讓大家都喜出望外的是,第一台機器將參與青藏鐵路的修建,發貨的那天晚上,老鄭跟幾個製造部的工人都去幫忙,還有一位裝配線的同事一路跟著運送機器的大板車去西藏。“我清楚的記得,那天晚上特別冷,零下13度,下著大雪。”老鄭說,“大家辛苦努力了這麽久的成果終於要上工地接收檢驗了,而且還是去凍土高原施工,我們都不免有些緊張。”自從機器被運走的那天開始,老鄭和同事們的心都一直懸著,直到從西藏傳來捷報,SYR220成為青藏線上唯一一台高效施工的國產旋挖鑽機,大家放下心來,個個興奮不已。
2003年10月,北京樁機製造部從馬池口搬到回龍觀,正式告別作坊式的試製階段,進入係統性的批量生產階段。生產線由原來的半跨變為三跨,生產設備也更加先進、完善。“以前所有的工序都擠在狹小的空間完成,工序無法細分,到了回龍觀以後,場地大了,不僅能細分工序,還能分型號生產,每道工序由專人負責,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還提高了生產效率。”鄭建華介紹說。
2003—2005兩年,北京樁機每月的產量為5台,並能生產SR220中型旋挖鑽和SR200小型旋挖鑽兩種機型;2005年,北京樁機成為國內樁工機械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隨著銷量的一路看漲,公司的產量也跟著大踏步前進,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到2008年,北京樁機旋挖鑽機月產量近50台,產品型號涵蓋大、中、小及入岩型鑽機,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中國樁工機械第一品牌。
2010年,北京樁機製造工藝邁上新台階,製造部搬入了全球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旋挖鑽機生產基地——南口E工廠。機器人焊接工作站、國際最頂尖的機加設備、全自動化的數控中心……精細化、標準化、專業化的南口E工廠再次大幅提升了北京樁機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十年前在馬池口租用的廠房裏生產的時候,我做夢都沒有想到今天能夠在這麽先進、這麽氣派的工廠裏工作。”老鄭感慨的說。
到今年,老鄭已經在他的崗位上堅守了整整十年,他一直驕傲於自己的選擇:“最好的旋挖鑽機是由我們,由三一生產的,我覺得這十年自己不僅僅是在幹一份工作,更是在參與一項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