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年來,卡特彼勒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發自肺腑般地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熱愛,所以當它最近頻繁展現出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看好時,人們的心裏一時間難以適應。
這家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在今年3月份宣布了兩份投資計劃以擴大其在徐州和山東工廠的產能。公司高層更是放言,要在2015年成為中國挖掘機製造的領軍企業。這個計劃可謂雄心不小,卻也顯示出卡特彼勒目前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不盡如人意。
自從前些年的強勢並購所表現出的“帝國主義作風”遭遇中國業界激烈反對後,卡特彼勒似乎已經放棄它在全球其他地方獲得成功的模式,從而開始在中國通過投資建廠慢慢擴張,它是否能夠成功?
擴大產能 慢慢建廠
盡管去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遭遇困境,銷售下滑,但是卡特彼勒依然對前景充滿信心。去年11月份,卡特彼勒總裁兼CFO愛德華·萊普曾對網易財經表示,公司在華最大的挑戰是產能不足。
如今,卡特彼勒正在投入更多金錢加大對其在美國之外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供應。3月21日,卡特彼勒宣布投資1億美元擴建徐州生產基地的產能,明年將成為卡特彼勒在全球最大的液壓挖掘機生產基地。緊接著兩天後,卡特彼勒宣布增加其在山東境內的子公司山工品牌的推土機產品線,同時再次擴大輪式裝載機產能。
公司總裁瑞拉文在今年2月份已經對中國媒體表示,卡特彼勒大舉在華投資目標是5年內把現有產能翻番。3月份公司董事長格拉斯·歐博赫曼又頻繁穿梭於中國各地和會議現場。在他眼中,卡特彼勒是從長遠來看中國市場的,“我們把中國作為長期市場,中國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機械市場,我們希望擴張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正在為未來20-30年的發展投入大量時間。”
卡特彼勒持續發表著對中國市場看好的信心,令人驚奇的是,它還在3月份兩會期間,在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的網站上投放了廣告,一切的跡象都顯示,卡特彼勒正在重塑自己的在華形象,以支撐其產品銷售的數據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縱觀2010以來卡特彼勒列出的在華超過20餘項重大事務中,隻有兩起涉及收購方麵,其餘的都是合資建廠、加大對中國的投入等方麵。卡特彼勒正在通過其大規模的建廠計劃來擴張產能。
按照公司提供給網易財經的數字,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國的投資額超過20億美元,擁有17個製造工廠,另外9個在建,預計2013年前全部投入使用,還有4個研發中心,3個物流及零部件中心,員工超過1萬。
此前在中國業內,一直流傳著卡特彼勒要在中國建設100家工廠的傳說,“目前它隻有不到30家工廠,可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投入”,一位行業專家對網易財經表示,不過經過向卡特彼勒方麵詢問,公司又明確否認這個傳說的真實性。
強勢並購 爭議至今
業內觀察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未來卡特比勒的擴張會加劇競爭,過去它主要做高端,中國企業普遍做低端,現在卡特比勒的態勢實際上想搶一部分低端市場,因此中國企業的日子會不好過,隻有加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自身進行整合,卡特聲稱國內挖掘機企業將隻剩6到8家決不是危言聳聽。
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11月11日,卡特彼勒在宣布收購年代煤礦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這一方麵是卡特彼勒重新回歸礦山設備領域的例證,也被認為是卡特彼勒在中國重啟收購戰略的前奏,或者說是一次嚐試,借此看看中國國內的反應。
1975年,卡特彼勒通過銷售38台鋪管機進入中國,直到2004年收購山工40%股權開始,卡特彼勒前後開始了和上柴、徐工的合資建廠然後嚐試收購的計劃,而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卡特彼勒懷中揣著一份收購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名單,幾乎把徐工、廈工、柳工、三一等知名企業一網打盡。
卡特彼勒的舉止在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看來,已經不單單是市場行為,而是“美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的例證。卡特彼勒這家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成了惡意收購的典型主角。最終導致在2005年徐工收購案中,圍繞卡特彼勒身上的爭議集中爆發,全國憤然反對。
在行業觀察人士薛學偉看來,數十年卡特彼勒辛勤耕耘中國市場,所得結果可謂毀譽參半。“譽”是因為卡特彼勒設備參與多項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產品質量口碑不錯,解決了大批就業問題,“毀”則表現在與徐工和上柴的合資上,以及在並購徐工案上,讓中國工程機械人感到卡特彼勒所繼承的美國霸權主義的強勢遺傳基因。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一位專家認為,這些年來卡特彼勒在中國的並購案例相對成功的隻有山工一家,但是這個並購最後獲得的成果是否能令卡特彼勒滿意也值得懷疑。參照同樣被外資沃爾沃收購的山東臨工的發展情況可見,山工的顯然沒有臨工發展的好,很難說是受到了束縛,但是在卡特彼勒的強勢控製下,山工的腳步一直邁的比較慢。
不過,國內某大型工程機械企業的一位高層對網易財經表示,雖然未來幾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即將開始整合,但是外資企業要想在中國重啟收購難度會非常大,“這些年市場繁榮,大家的日子都過得不錯,誰願意賣呢,地方政府會舍得嗎?”
發現中國 老大難為
尚普谘詢分析師賈豔偉對網易財經表示,在中國市場中,短期內,收購大型的、對市場格局具有深遠影響的企業存在很大的難度,早在2005年就有傳言描述卡特彼勒收購三一重工、柳工等意向,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不同於其他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強烈的政府宏觀幹預是最大特點。
賈豔偉表示,顯然卡特彼勒在中國的並購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占領市場,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如果並購風險更大,為什麽不投資建廠呢?憑借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卡特彼勒世界範圍內的品質優勢,以及資源的整合能力,來實現市場的爭奪。
即便建廠規模在擴大,不過對於卡特彼勒宣稱的2015年成為中國市場領軍企業的說法,業內仍然認為稍顯激進。一方麵十二五時期房地產投資等對工程機械行業的拉動作用將不如以往,另一方麵,以三一、徐工為首的國內競爭對手已經形成規模,將給卡特彼勒的擴張戰略帶來更大難度。
這些年,卡特彼勒從來都很避諱公開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和銷售數據,這在局外人看來,顯然這個舉止有著掩蓋在華多年發展後處境尷尬的意味。
根據賈豔偉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占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的47%,爭奪中國市場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卡特彼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大約7%,過去幾年銷售收入雖然有增長,但是市場份額一直維持穩定,與行業同步的業績顯然不是太令人滿意的。稍好的是,2011卡特彼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排名從2010年的第7名升至第5名。
2011年,卡特彼勒全年營業收入達到601億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41%。而參照有關渠道公布的數字,卡特彼勒2010年在華銷售額為32.7億美元,占該公司全球銷售額的7%。2009年和2008年該公司在華收入分別為19.6億美元和26.5億美元。
卡特彼勒希望在中國的收入能翻兩到三倍,並最終選擇了一條溪水長流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中國夢”,這跟它在全球其他地方的發展邏輯並不盡然相同。雖然公司內部人士也對網易財經表示,卡特彼勒並不是隻有並購一種發展模式,投資建廠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卡特彼勒其實早在2003年就曾公開宣布要在中國投資達到100億美元,但是這個數字直到現在才超過20億美元,通過投資建廠的方式慢慢擴張是否能及時完成自己的擴張計劃?卡特彼勒沒有回應網易財經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