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图文]中联重科——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big5.lmjx.net/www 2010-5-14 8:54:17 中国路面机械网 






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组图)




 
  质量与销量的辩证法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技术是质量的核心。”“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销量。”这两句简单的信条,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中联重科的未来: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1992年9月,当詹纯新挂帅成立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坚持”,会让这个依托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成立的企业在短短10多年时间发展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二大企业。

  当时,我国南部沿海城市正快速崛起,作为建设“臂膀”的工程机械成为市场急需,而国内并没有成规模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深圳、广州用于建设的混凝土泵95%依赖国外进口。詹纯新敏锐地嗅到了其间商机,决定用建机院自己设计开发的技术生产混凝土输送泵,发展公司实业。

  1993年7月,中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在中联诞生。当年就销售出10台,产值400万元,利润达到230万元。第二年,市场更为红火,订单络绎不绝。

  然而就在这时,最初投入运行的泵却出现了问题。由于产品参照的是欧洲技术,只适应常温作业、“吃细粮”。在广东使用时,“水土不服”,持续高温和混凝土浆中的大块卵石引起输送管发热堵塞等系列故障,甚至自动停机,导致浇筑的混泥土成品出现断层现象。

  如何应对?如何处理?摆在詹纯新面前的是一个两难选择:要么趁着市场走俏,边生产边改进——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的惯用方式;要么干脆停止销售,重新设计——但这将带来资金、市场机会等方面的风险与压力。

  权衡利弊,詹纯新毅然选择了后者。在他看来,暂时停下来,是为了以退为进,获得长远的发展。企业想要在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自主创新,二是质量诚信。

  于是,发展势头正旺的中联全面停产,全力以赴搞产品更新换代。全面优化系统设计、增加功效、改进散热系统……在一次次创新与磨砺中,中联重科第二代混凝土输送泵锋芒尽显——在主要性能参数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基础之上,性价比、可靠性全面超越了国外同类的产品!新品一推出,当年就销售了45台,实现利润1100万元。与此同时,中联重科为老客户免费更换了前面投入的10台一代产品。

  是责任,是底气,是创造力……种种品格铸就了这个民族企业的品牌风范。对自主创新和产品质量的坚持,更奠定了中联重科稳步成长的基石。

  从全球最长臂架的三桥底盘泵车(48米)的率先研制,到全球最长的四桥6节臂泵车(56米)的问世,从中国最大的塔式起重机(1100吨米)的落地,到同级别中带载行驶能力全球第一、中国最大的越野轮胎起重机(75吨)的推出……中联重科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次次前行,一次次追求更加完美的产品。2009年,公司共完成了168个新产品的开发,平均每1.5个工作日就有一个新品问世,多项产品创造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2009年1月18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中联重科“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湿式除尘吸扫式扫路车”两项成果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2009年12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揭晓,中联重科“QAY180全地面起重机”、“YZC12B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两项产品同获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0年3月22日,中联重科宣布成功研发全球最大塔机——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D5200-240塔机)。它能将240吨的重物吊高至210米,相当于一次将60头成年大象吊高到70层楼的高度;它身体单个标准节的体积相当于单层42平米的2层小楼房……从此,“世界第一”塔机打上了“中国创造”的深深烙印,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因此项产品的开发被彻底改写!

  一次次挑战自我,一次次突破极限……以技术为基石,中联将质量与销量的辩证法拿捏准确,完美演绎。

  技术的超越带来了质量的飞跃,质量的升级迎来了销量的猛增。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位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2010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较2009年同期又有较大幅度提升,净利润达到6.02亿~7.52亿元,同比增长100%~150%。

  公司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和城市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传承着研究院“基因”的中联、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的中联,以自己的模式,探索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

  “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联产业版图的扩张,不仅是为了壮大实力、拓展市场,更是为了站在高起点,审视自我,不断超越。

  2008年6月25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联合斥资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100%股权。这则新闻,引起了境内外媒体的巨大反响,成为当年中国制造类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标志。

  这早已不是中联重科第一次依靠收购实现产业版图的扩张。从国内到国外,从起重机机械主导品牌到环卫机械最大企业,中联兼容并蓄,义无反顾:

  2001年11月23日,中联重科正式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

  2002年12月21日,中联重科承债式兼并湖南机床厂;继而使之成为中联重科锯床、锯带的重要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

  2003年8月30日,中联重科完成了浦沅的重组,使得中联在起重机械领域占有了全国的优势地位。

  2004年4月22日,中联重科“子母倒置”,收购了中国环卫机械行业第一品牌———“中标”实业,再一次强化了中联重科作为中国环卫机械制造业的龙头地位。

  2008年3月26日,中联重科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公司100%的股权。

  同年4月3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拟收购湖南汽车车桥厂,强化了公司在汽车启重机领域内的核心竞争能力。

  ……

  一系列重组氨购的大手笔,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工程机械企业在整个中国大陆行进,并从中国大陆向世界不断扩张的步伐。

  以收购CIFA为例,从2008年并购完成至今,中联与CIFA的组合取代普茨迈斯特,成为行业掌门,并保持了混凝土机械业务在全球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两项第一。

  “资本运作带来的财富快速增长只是一方面獢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企业规模,量的积累,更多的是为了质的提升,通过做大企业来做强品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如是说。

  2009年12月17日下午,CIFA供应链中国基地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正式建成投产。在外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企业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的一项举措,但对中联重科而言却有着更多的意义。

  ——这是一次市场资源的科学协同。据统计,2009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超过全球市场的35%,产能也已占据了世界的25%以上,但关键零部件的发展滞后制约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向强国行列迈进。CIFA供应链中国基地的建立,将全面优化CIFA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降低全球采购与运营成本,提升CIFA产品的全球竞争能力。

  ——这更是一次经验技术的亲密接触。CIFA供应链中国基地由意大利团队直接管理,沿用整套CIFA意大利工厂管理模式。作为控股方的中联重科,正好将“借梯上楼”,以CIFA供应链作为模板与标准,消化吸收来自欧洲的先进的研发、制造、管理经验,逐步向中联重科产品链渗透、延伸,着力提升自身产品技术及制造装配工艺水平,最终实现中联重科的跨越式提升。

  CIFA供应链基地落户长沙,折射出中联重科从民族企业向世界企业的意识转型。通过收购,中联重科把视角放到全球的高度,与世界级制造商同台竞技。于是,在追求质量的征程中,它不再局限于自我,局限于中国,它所采用的是世界一流标准,它吸收的是世界一流的技术,它合作的是世界一流的供应商,它的质量事业在世界舞台中运筹帷幄,步步行进。

  2008年1月,中联重科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正式拥有流动式起重机与塔式起重机国际标准投票正式成员身份。至此,制定世界经济领域“游戏规则”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终于有了中国身影。中联重科为“中国工程机械”带来的这一跨越,首次让中国与美、日、英、法、德等制造大国平起平坐,共商影响全球行业的国际标准

  2009年12月3日,中联重科与戴姆勒公司签下工程机械底盘采购全球最大单,360台奔驰底盘,近3亿元采购金额。在经济全球化融合的今天,中国生产的时装,体现着法国设计师的智慧;中国出品的信息化产品,使用着美国硅谷的软件;中国制造的白色家电,闪耀着欧洲工程师的灵感;在工程机械领域,中联重科始终坚持零部件、元器件的全球化采购,以保障产品品质。奔驰(底盘)、沃尔沃(底盘)、道依茨(大功率水冷发动机)、力士乐(液压件)、西门子(电器件)等一大批世界各领域顶尖品牌走进了中联重科的供应链,通过“中国制造,全球合作”为国产工程机械加分。

  犹如当初预计的那样,在企业扩张的匆匆脚步中,中联重科不仅收获了硬实力,更增强了软实力,技术市场、管理在整合中不断优化升级,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同时放射出巨大的潜力。





  拒绝“眼球效应”

  在中联重科的文化手册上,写着“至诚无息,博厚悠远”八个字。它关乎企业对质量的坚持,关乎冲刺世界级的激情,更关乎中联重科一贯低调沉着、踏实稳健的作风。在浮躁的商海中,正是这种作风让人更为动容。

  在阿联酋——一个面积只有8.36万平方公里的中东国家,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建筑,超越人类的极限,正在海湾崛起。

  就在这片公认的“世界建筑试验堡”中,中联重科的4台布料机风风火火开进高速,与世界一流的机械产品共同开展作业,尽显中国风采。“zoomlion”标识在阳光下鲜亮夺目,一股“中国制造参与世界建筑契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另外一个故事。在巴西圣保罗市,BMC建筑公司自2007年首次购买中联重科混凝土泵后,一口气又买下了多台中联产品,其总经理一再表示:“中联的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周到,不比欧洲产品差。”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中联重科出品的16台混凝土泵、8台车载泵、1台泵车,所有设备全部用于圣保罗市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在中东、在拉美、在非洲、在亚洲……如今,中联重科产品正销往全球,影响世界。相同的选择,透露的是同样的信息:中联重科深受世界工程建筑商的信赖。

  这种信赖来自中联重科骨子里流淌的学院派的基因: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高管团队基本上是行业专家,科研氛围浓厚。它已建立起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实验室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这种信赖来自于中联重科稳打稳扎的创新路子:几十年来,它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r),每年销售收入的4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

  这种信赖来自于中联重科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坚持提供优质服务:它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售后服务“3个24小时”:24小时内接受服务要求,24小时内赶到驻地,24小时内解决问题。这个许多行业都作过的承诺,在工程机械业要履行起来却非常艰难。因为工程机械的使用地点大都分布在荒山野岭,点多面广,要赶到驻地,必须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为了履行这个承诺,中联重科不断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培养了一群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并在全球产品分布密集区建立了零配件库,确保了售后服务的时效性。

  或许,你很难在媒体中看到中联重科铺天盖地的的宣传;或许,它的稳健作风从来就不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就因为它拒绝“眼球效应”,始终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才赢得了更多合作者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的目光转向国内重大项目的生产一线,我们不禁为中联重科所具备的强大实力和过硬品质深深折服!

  在国庆60周年庆典现场,整整22天,中联重科的QY90V汽车起重机巨大的臂架为高空无人拍摄支起钢索,摄像机就在钢索上如梭飞驰,让全中国和世界人民见证了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盛况。

  在今年刚竣工的广州第一高楼西塔,中联重科混凝土泵将C100的混凝土一次性泵上了410米的高度。这种混凝土的强度相当于铸铁,密度高,流动性很差,比泵送普通混凝土难度大得多,连清哗大学的院士也惊呼:“我还没见过哪个能一次性泵上如此高度!”

  在挑战人类温度极限的“世界礃极”——南极,中联重科QY16C汽车起重机正常运行13年来,经受住了天寒冰冻等恶劣气候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各种重要、困难任务,受到一致好评。

  在青藏高原、在杭州湾大桥……在中国大陆最艰难、最重要的工程一线,中联重科挺身而立,默默奉献,为祖国建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龙腾盛世,鹰击长空;

  擎起民族工业大旗,尽显中华英雄本色。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军者,中联重科已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追求质量的路上,他们将会越走越稳,越飞越高,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享誉世界写就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来源:湖南日报 )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更多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