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升,2015年8月進入徐工消防,作為徐工消防成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主要負責係列高空作業平台電氣係統的研發設計工作,經過近四年的工作積累,逐漸變為一名“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徐工人。
四年的時間,他見證了徐工消防高空作業平台直曲臂係列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拚搏曆程。伴隨著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同事的無私幫助,他踏實勤懇,積極進取,不斷汲取電氣、液壓、動力等各方麵的專業知識,快速地學習成長,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快速節奏中,承擔起研發主力的角色。
立足新品研發設計,不懼艱辛
以“技術領先、 用不毀”做成工藝品的產品理念作為指導思想,湯家升聚焦市場反饋聲音,先後參與GTBZ18A1、GTBZ38S、GTBZ24A、GTBZ58S等高空作業平台主力尖端車型的電控係統設計研發工作,完成了 新一代高空作業平台產品的電控係統升級,通過對直曲臂係列產品稱重係統和安全防禦係統的市場適應性進行改進,在保證產品如期交付的同時,使產品得到了客戶的深深認可,助力產品快速形成產業規模效益。
王民董事長曾經說過:“幹製造業很辛苦,就像農民大伯種水稻一樣,一粒一粒播種下去,小心仔細地嗬護,還要再一粒一粒收回來。”對此湯家升深有體會,在和同事的工作交流中,最常聽見他講的就是:“我們搞產品研發,就要固執堅守,耐得住寂寞,市場就會給你回報。”
為此,他將產品快速研發的壓力轉化為動力,為了新一代剪叉式高空作業平台的升級圖紙準時發布,和同事們在辦公室內奮戰到深夜;為了GTBZ24A係列產品的準時交車,在調試場揮汗如雨;為了解決電驅剪叉行走故障,在車間反複測試推算……
落實新興設計思想,勇於挑戰
隨著產品的迭代升級,一種新興的設計思想逐漸在公司技術研發部門傳播開來,那就是讓產品走向係列化、通用化、模塊化,減少係列產品檢測開關、電氣接頭等電氣零部件的種類,節省研發生產時間。作為這一思想的踐行者,湯家升主動采取相關舉措,改進改良產品設計,最終實現備件種類削減20%,擴展費用削減15%,大大節省了相關的生產時間和成本,進一步實現了降本增效。
針對新一代剪叉式高空作業平台電氣係統相似度較高特點,結合新廠區裝配工藝流程優化思路,在設計階段,湯家升將電驅總成、坑洞檢測總成、電瓶總成等子係統模塊化分類,相比於剪叉係列產品電氣係統,有效提升了產品的裝配效率和可維修性,其參與的“6-18米級高空作業平台開發和產業化”項目,榮獲2018年徐工集團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推進技術創新總結,助力國際化
2019年,湯家升作為項目負責人,主動申報了“電動高空作業平台控製係統開發”、“剪叉式高空作業平台充電器降本”等項目。其中 “剪叉式高空作業平台充電器降本”創新增值項目預估年降本140萬元。與此同時,他還申請獲得了實用新型發明3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篇,在高空作業平台產品理論研究的學術界,贏得了相關技術專家的讚許和認可。
與此同時,為了助力公司高空作業平台走向國際市場,湯家升積極參與北美、歐盟、韓國高空作業平台標準研究,將手中的理論轉換到實際的研發設計中,完成了電氣安全功能的認證和測試工作,先後與認證公司、徐工研究院合作,完成了6-14米級剪叉係列高空作業平台歐盟CE機型、韓國KC機型及其他產品北美UL機型的開發和認證項目,助力產品實現波蘭、阿聯酋、土耳其、俄羅斯、韓國等中高端市場的突破,打破國外歐美品牌長期霸占高空作業平台市場的局麵。
堅守初心,以夢為馬,在前行的道路上,湯家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徐工人“用心用情,用勁用力”的工作座右銘,將自己的青春年華融入到徐工奔湧的滔滔洪流之中。在公司高速高質量發展之年,麵對更大的機遇與挑戰,他將披荊斬棘,踏平坎坷,以創新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理念,為徐工高空作業平台衝刺中高端、助力徐工珠峰登頂的偉大夢想實現而不懈奮鬥!
一城園博雅韻,千年楚漢風情備受期待的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正式進入倒計時!將一紙宏闊藍圖化作美景奇觀徐工金書寫綠色答卷。
XGC100AXLC220XGC320徐工基建先鋒帶您收獲金秋直!播!來!啦!!8月29日10:30鎖定直播間直擊施工現場!。
湖北赤壁天然氣管道施工項目地質複雜徐工XZ3600水平定向鑽機披堅執銳,玩轉地下穿越這個大家夥,實力沒得說,幹活真中!說這話的是河南新鄉。
立秋之後多地房建工程開始搶工期為秋收做準備徐工旋挖鑽機夯實房建基礎邀您進入群聊模式施工獲稱讚 引客戶續訂在江西上饒某房建樁項目中,。
遠赴馬塔巴裏港助力燃煤電站建設近日,多台徐工混凝土機械化身追光者擎起孟加拉國萬家燈火近年來,孟加拉國經濟發展迅速,但電力需求缺口巨。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正逢秋冬季節來臨之際氣溫降低、氣候幹燥的情況下掃路車,怎麽選?徐工吸塵車告訴你徐工吸塵車介紹視頻吸真空吸塵整。
市政施工民生大計徐工為祖國排憂解難市政工程是民生大計,一直以來效率、安全性都是設備在市政施工中需要重點突破的兩大難點。
—記鏟運事業部廣東徐工鯤鵬總經理李超40年,14600天。1981年,19歲的李超滿懷鬥誌加入徐工,從生產一線到營銷先鋒。
當地小有名氣的草根網紅服務圈技術大師這些很少被人聯想到一起的標簽都集中到了徐工這名金牌服務工程師丁幸泉身上當技能大咖遇上互聯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