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度產品銷售而論,在當今全球塔式起重機市場,中聯重科堪稱市場之王;而D5200-240成功立塔馬鞍山長江大橋,更是讓中聯重科登上了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製造之巔!
是什麽成就了今日中聯塔機產業的輝煌?中聯塔機憑什麽能屹立於今日塔機市場高峰?為尋找答案,記者於流火八月走進了中聯重科麓穀工業園。
在中聯建築起重機械公司黃群總經理簡樸的辦公室,迎麵一架高達2米的塔機大模型及辦公桌上3台不同型號的塔機模型似乎在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充滿著強烈塔式起重機產品氛圍的地方。“我們是一群生活在中聯塔機世界裏的人,我們是一群有著中聯塔機情結的專業團隊!”黃群總經理開門見山麵對記者的采訪。
黃群總經理說,“造百年中聯、鑄長青基業”的夢想激勵著一代代為塔機事業而忘我奮鬥的中聯人。中聯重科秉承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50年塔機專業研發設計經驗,憑借深厚的文化積澱與科研底蘊,引領著我國塔機行業產品創新與技術進步。
打造核心競爭力
擁有一支實力超群的塔機設計與製造專業團隊,是中聯打造世界級塔機企業的源泉。對於記者提問什麽是中聯塔機設計的核心技術,中聯建築起重機械公司研究所李桂芳所長回答道:“安全,是中聯塔機技術的核心理念”。無論是設計還是製造,今日塔機技術的發展方向日趨安全可靠,如中聯塔機設計中較有代表性的發明——“拉銷裝置”,首先就是為了保障塔機安裝和拆卸時更加安全可靠,同時具有高效率和經濟性。其它如“應用於大型構件空中調姿的吊具”、“基於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係統”等一係列新型實用與發明都是中聯科技研發團隊為打造塔機產品競爭力而作出的貢獻。
李桂芳所長告訴記者,目前中聯重科其產品研究開發中心下設四個研究所,共有380多位資深工程師在此工作。其中高級技術專家137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7人,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良好的學術氛圍與研究環境,卓有成效的創新激勵機製,培養和造就了大批傑出專業人才,在這裏誕生了多位中國建設機械行業的學科帶頭人,其行業技術覆蓋率超過75%。
在技術創新中,中聯塔機一直秉承“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企業全球化”的理念,始終將技術創新放在發展的第一位。公司目前擁有國內最大的塔機機構實驗室、電氣實驗室和亞洲最大噸位的電液伺服疲勞試驗台,近期又在沈陽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所。在塔機產品製造與質量控製上,中聯更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大對每一個生產環節的監控與監測力度,創造性結合無損控製、過程控製、檢驗控製、試驗控製、可追溯性控製等操作程序與機械化、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在中聯重科常德灌溪工業園塔機製造基地,標準節焊接機器人工作站、標準節主弦杆焊接自動生產線以及目前國內最大的5km長度自動集放式輸送鏈生產線,在大批量生產的同時保證了中聯塔機製造高標準、產品高質量。
強大的科研創新開發與製造技術能力,讓中聯塔機傲視群雄。從1956年國內第一台自主知識產權QTZ160塔機的研發,到近幾年來中聯重科連續推出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TCT7032平頭式塔機、中國最大的TCR6055動臂式塔機,超大型塔機D1100、D1500、D2500,世界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式塔式起重機——D5200-240。中聯重科以科技創新不斷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已經從50噸米到5200噸米的完善了產品型譜並實現了大型塔機係列化,形成了錘頭、平頭、動臂三大係列40餘種機型,在塔機製造產業領域,走出了一條真正意義的自主創新之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新高度。至2010年底,中聯塔機產品共獲授387項,並繼續以每年20多項申報的速度在增長。
奉獻敬業的團隊
6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建築業協會機械管理與租賃分會2011年年會,公布了2011年塔機品牌專項調研結果,中聯塔機從400餘家製造企業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產品質量第一”和“售後服務第一”兩項大獎。
在這兩項大獎的背後,記者聽到了兩個有關個人價值源於企業的故事。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在戈壁荒漠之中與烈日狂風之下,與神華電廠、神火電廠等大型能源企業相伴的還有中聯塔機高聳的身影。
今年6月17日,是中聯塔機售後服務工程師陳亮日常工作的一天。這天,神華電廠有一台中聯塔機要立塔。天還沒亮,他便像往常一樣帶上工具箱從烏魯木齊出發,乘車三百多公裏,途經戈壁灘,再經過三十多公裏沒有公交、靠搭過路過車趕到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五彩灣。
烈日的炙烤與沙漠氣候的燥熱,在地表溫度超過50度的工地,一般人是待不過1小時的。可是陳亮卻在被烤得焦灼的塔機上進行了一整天立塔、檢測和調試。新疆十年售後服務工作的磨礪,在一次次的登塔、調試與維修中練就了他能夠連續堅持露天工作4-5小時的本領。由於受到強風的影響,這次陳亮在五彩灣神華電廠的立塔、調試工作進行了三天三夜。在五彩灣的每一天,他都是在汗流浹背、又累又髒的工作中渡過,連續三天沒有水洗澡,和當地民工一起吃住在簡陋的彩鋼棚中。五彩灣的工作一結束,來不及休息,陳亮又接到通知馬不停蹄地趕往喀什接受新的任務。
“如同沙漠中的胡楊”——這是新疆的中聯塔機用戶對陳亮執著工作信念的讚譽。“在新疆工作,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寂寞。在戈壁荒原,經常會幾百公裏見不著一個人,但每當看到我們的塔機就會有一種從心底湧出的溫暖,公司交給了我這份信任,我沒有理由不去完成好這份工作。”陳亮這位80後的中聯塔機售後服務工程師,用他最樸實的行動為中聯塔機事業平添了一抹鮮亮的胡楊綠。
陽雲華,中聯重科一名普通而又有突出貢獻的塔機研發工程師。自7年前加入中聯團隊後,他在一年多時間內利用業餘時間翻譯了中聯所有型號的塔機隨機文件,為中聯塔機走向國際市場盡心盡力。如今,中聯塔機真正成為國產塔機第一品牌,連續多年全國銷量第一,而且海外銷售量占到了40%。
身為產品研發工程師,陽雲華認為產品研發不能閉門造車,必須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與技術、以及用戶的最新需求。為此,他每年都陪同售後工程師拜訪客戶,同塔機司機交流,聽取他們對中聯塔機的評價,並經常爬上一、兩百米高的塔機,檢查使用情況,從而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從事中聯TC7052塔機開發時,陽雲華首次在超大型塔機上提出采用外置爬升係統,克服了以往內置爬升係統不安全、效率低的缺陷;在參與D1100塔機研發中,創造了國內外同級別塔機中安裝高度最低等6項第一,由此陽雲華兩度榮獲湖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
2009年,在已查出患甲狀腺癌的病情下,陽雲華仍成功主持開發出魚尾板塔機TC7525-16D,並在關鍵時刻承擔起世界最大水平臂上回轉自升式塔式起重機——D5200-240項目整體技術研發。為了順利完成D5200-240項目,作為項目總體負責人,他與研發團隊一道,一次又一次通宵加班加點,同時一次又一次將自已住院化療時間往後推延。當D5200成功下線時,陽雲華在感到對妻子和女兒虧欠太多時卻無愧地說道:“趕超全球同行一直是我的夢想,如果真在研發全球最大上回轉水平臂塔機過程中倒下,我這輩子也就沒有遺憾了”。
中聯重科塔機事業從成立之初的3個億到現在的規模,正是因為培育了一支像陽雲華、陳亮這樣為中聯塔機事業而忘我奮鬥的敬業團隊,由此造就了中聯塔機的“產品質量第一”和“售後服務第一”,他們無疑是中聯打造世界級塔機製造產業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