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機械工業發展曆史上,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曾是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的“母機”,是沈陽的城市名片。
然而,上世紀90年代,兩家企業作為如今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重工)前身,曾經深陷困境,一度停產、半停產,大量職工下崗買斷,企業入不敷出。
當年,耿洪臣在接到調任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時心情非常矛盾:“曾經風光無限的重工企業,在改革開放後各種弊病表露無遺,當年的模範企業如同進入暮年的老牛。”
能夠重整河山嗎?董事長耿洪臣在想,幾萬名產業工人在想,關心中國裝備製造業的人們也在想。
重組帶來1+1>2
曆史悠久並非優勢。
沈陽重工和沈陽礦山兩個企業分別建於1937年和1921年,曾是中國機械行業的標誌性企業,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中國的裝備製造業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兩家企業各養活了幾萬名員工。然而,上世紀90年代,兩家企業未能幸免於“東北現象”。
“那個時候沈陽重工有五六千工人下崗,下崗工人就天天上馬路堵路要求發工資。每月不到300塊錢的工資,有時候幾個月發不出來很正常。”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長劉曉東說。
困而思變。2006年,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潮中,沈陽重工和沈陽礦山實現合並重組,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沈陽重工和沈陽礦山身處同行業,產品在工藝鏈的前後位置銜接,將兩家企業的資源重新整合,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技術優勢,都會出現1+1大於2的效果。”耿洪臣說。
合並後,北方重工進行了大膽的內部管理結構改革,實施市場與產品結構雙調整。
重組聯合,使兩家企業都實現了質與量的同時飛躍。合並之前,兩家企業的產值均不超過10億元,而合並後,兩家都達到了60億元。2009年,北方重工的產值達到130億元,實現自營創匯1.16億美元。
2011年,“重整山河”的北方重工以其在重型礦山、冶金、工程機械製造領域的突出成績,榮膺“中國企業500強”,並昂首進入“世界機械500強”行列。
低端到高端的突破
盾構機是裝備製造業的標誌性產品。
9月17日,記者在北方重工的盾構機組裝車間看到,一台巨大的盾構機業已組裝完成。劉曉東告訴記者,這台盾構機價值幾千萬,而之前,一台這樣的盾構機,市場價在1.3億元左右。
之前,我國大約85%的盾構機依賴進口,歐洲和日本的地鐵盾構機壟斷了中國市場,進口盾構機的價錢,全由外國人說了算。
2007年,北方重工以絕對控股優勢,成功並購了擁有世界隧道掘進機知名品牌和核心技術的德國威爾特控股公司。
“這不僅標誌著北方重工盾構機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意味著北方重工躋身國際市場的前列,躍居世界盾構機製造基地行列。”劉曉東說。
盾構機製造能力的發展,是北方重工追求“重大裝備,高端成套”戰略目標的一個縮影。除了大家熟知的盾構機外,北方重工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大裝備產品多達1000多種。
“對北方重工來說,‘高端成套’和‘重大裝備’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對於這一概念,耿洪臣念念不忘。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市場戰略,還是提高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一劑良藥,“用成套項目去掌握係統設計能力和產品的核心技術,用成套項目去改變管理模式和生產組織模式,以此來強力提升產品檔次和水平。”
從低端到高端調整,從單機向整體調整,從“傻大黑粗”向精細精密調整,從國家標準向國際標準調整,這樣的產品定位,意味著北方重工不能像以前一樣,來者不拒地接訂單,必須有選擇地接。
目前,北方重工集中生產十類主導產品,包括隧道工程裝備、電力裝備、建材裝備、冶金裝備、礦山裝備、煤炭裝備、港口設備、環保設備、鍛造設備、工程機械以及傳動機械。
“現在我們不僅做通用的,而且還要做真正價值高的有特色的設備。”耿洪臣說。如今,北方重工已經在盾構、水泥、軋鋼、人造板、礦山、脫硫等領域實現了一係列突破,成套設備和重大裝備訂貨額達到100多億元。
更難能可貴的是,北方重工自行設計、製造、配套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大批大型成套設備不僅進入印度、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等國,也開始進入發達國家,經受住了國際市場的考驗。
努力肯幹,就有前途
23歲的李夢媛正在專心致誌地焊接,火花四濺。
李夢媛中專畢業後到北方重工4年了,她喜歡做焊工,現在每月掙2000多塊錢。再有一年,她就可以評高級焊工,工資大約能漲500塊錢。
“在這裏,隻要你努力肯幹,就能有前途。”李夢媛告訴記者。
激發像李夢媛這樣的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是北方重工的新體製。
重組4年的北方重工,不僅實現了組織結構、管理機製、經營模式的根本變革,實現了內部工藝流程、結算體係的深層次變革,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思維方式和經營理念的重大變革。
公司上下,從管理習慣到工作方式都有了新的改變。是否有利於適應市場、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合同訂單,是否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提高經營水平,是否有利於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全麵提升企業素質,這些都成為管理者和廣大員工關心的問題。
2009年金融危機,企業提出“保增長、保改製、保搬遷”的口號,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製定了相應措施,多項指標創下曆史新高,實現了工業總產值130億元的目標。
北方重工也不畏懼進入新領域。結合企業搬遷改造,北方重工正在建設麵積10000平方米、國際一流的實驗研究基地,建設盾構、人造板、粉磨等共11個實驗室,其中5個進入國家級實驗室行列。
曆史,給了北方重工人一個機遇。走過風雨,邁向輝煌的北方重工人如今又在思考:“未來北方重工發展的支撐點是什麽?”耿洪臣的答案是,先行先試的勇氣和銳意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