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水資源”的經驗表明:一次被淨化的水源,若要十年百年的長久保持下去,就必須建立以社區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使社區成員學會考慮自己對社區和對鄰居的責任,並且學習如何有效率的合作,來保護社區的公共資源。
從飛機上望下去,竟看不到半點綠色。
這裏是黃土高原,中國最缺水的地區之一,也是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阿特拉斯·科普柯和國際計劃(中國)合作的“共享水資源”項目便在這片土地進行。
“共享水資源”項目由瑞典阿特拉斯工業製造業巨頭阿特拉斯·科普柯於1984年發起。1984年,關於秘魯南部幹旱和饑荒的記錄短片《Dead Earth》在瑞典放映,這部電影引起了阿特拉斯·科普柯員工的關注,希望有所行動的他們由此創立了“Water For All(共享水資源)”項目,同時,阿特拉斯·科普柯董事會同意捐出與員工募集資金相等的金額作為“共享水資源”的項目款,2011年,阿特拉斯·科普柯董事會決定捐出員工捐款的2倍作為“共享水資源”的項目款。
20世紀90年代,“共享水資源”和“Save the Children”合作已經在秘魯南部鑽探500多口井,目前在南非、印度、烏幹達等10個國家實施,為超過1000萬人提供潔淨的水資源。
2008年,阿特拉斯·科普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麥尼斯·琦洛提議,在中國實施“共享水資源”項目。到2009年6月,“共享水資源”隆德項目開始實施時,阿特拉斯·科普柯共收到捐助款12.9448萬美元,其中一半來自阿特拉斯·科普柯中國員工的捐助。
阿特拉斯·科普柯在“共享水資源”項目運作之初即決定公司隻負責提供項目款,而不直接參與鑽探水井、修建溝渠等具體實施,“共享水資源”所有項目的實際管理和運作都是由合作夥伴來完成。因此挑選合作夥伴是“共享水資源”項目實施的關鍵。麥尼斯·琦洛介紹阿特拉斯·科普柯選擇合作夥伴時主要考慮三大因素:良好的國際聲譽、公開透明的賬目管理和相近的工作理念。2008年,阿特拉斯·科普柯一些員工組成“共享水資源”中國項目支援小組,著手物色合作夥伴。
國際計劃成立於西班牙內戰時期,秉承以兒童為中心的社區發展模式,鼓勵兒童參與社區事務,以此提高兒童在家庭和社區中的地位。而水和衛生是以兒童為中心的社區發展模式的八大目標之一。
2008年年底,國際計劃(中國)向阿特拉斯提出合作意向,它提出了社區主導型發展模式(Community-Driven Devleopment)即在“共享水資源”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幫助社區成員發現環境中需要改進的方麵,並且在國際計劃(中國)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探索解決方案,培養與社區成員的溝通能力,逐步建立社區領導力。這一發展模式讓國際計劃(中國)在三家投標的NGO中脫穎而出。
“共享水資源”在中國的第一個項目隆德項目所需資金共$344,301,其中,阿特拉斯·科普柯出資$129,448,國際計劃出資$214,853。2009年8月,項目正式啟動。
潔淨的水
寧夏隆德縣位於甘肅、陝西、寧夏三省的交界處,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水資源匱乏便是隆德發展的頑疾。據國際計劃(中國)隆德縣辦工作人員楊茂森介紹,雖然隆德縣政府已經為下轄大部分村莊鋪設自來水管道,但由於供水量有限,穩定供水僅有4個月左右,剩下的8個月時間自來水係統形同虛設。每到停水,村民們不得不到“溝”裏挑水,或者是到人畜共飲的泉水旁等水。
提供潔淨的水資源是“共享水資源”項目的基本宗旨。
為此,“共享水資源”項目組首先著力解決村民飲水的飲水難題。張程鄉桃園村項目負責小組通常由村委會成員組成,向“共享水資源”項目組提出希望能有穩定供水的自來水係統。“但社區領導小組一開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國際計劃(中國)工作人員周乙成說,為了讓社區領導小組參與製定項目計劃,國際計劃(中國)隆德縣辦把社區領導小組請到縣城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包括宏觀的水環境衛生理念和知識、水環境衛生項目技術和CDD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和就單個項目與負責的社區領導小組商討項目運行方式。
經過反複商討,桃園村社區領導小組和“共享水資源”項目組最終決定在桃園村修建一座自來水分流係統:在水塘處修建蓄水池,使水源免受垃圾、動物糞便汙染,保持潔淨,用電泵把水抽調到地勢較高的高位蓄水池中,然後再把高位蓄水池的水分流到村民家中。電房修建在村口小路邊,隻要打開電泵和修在底下6米處的供水閥,供水係統就把水塘裏的潔淨的自來水送到村民家中。
52歲的回族大叔擺占林在今年6月花了半個月時間修好了自來水龍頭,總共花了300元材料費。今年修建水渠和蓄水池時,他自願拿起鋤頭和鏟子和施工隊一起挖水渠。桃園村村支書兼誌願者唐文秀介紹在修建工作啟動前,社區領導小組和村民詳細介紹“共享水資源”項目、國際計劃(中國)和自來水係統的工作原理和預期效果,由於自來水關係到每家每戶的生活,村民們參與施工的積極性非常高。宣傳工作是社區領導小組的主要工作之一。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國際計劃在每個項目村都設有一名“誌願者”,負責協調項目運作的溝通與傳達信息。
這是“共享水資源”項目實施的典型流程。最終,桃園村自來水係統使全村62戶人家享受到24小時自來水,僅有一戶人家因為地勢較高,供水係統無法進入自來水係統,該項目共花費施工款19萬元。62戶人家每月隻需要交上電泵的電費就即可,擺占林說自己一家人隻要出14元左右。
社區主導發展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村民參與項目的規劃、建設,因此,每個項目村能夠因地製宜開展項目。
山河村位於六盤山支脈山腳下,來自山裏的泉水匯集成小溪從村子旁流過,因此得名山河村。與桃園村不同,山河村有9處泉眼分布在全村各處,其麵臨的問題在於泉水水流不穩定,村民隻能拿著桶到泉眼邊“等水”,運氣不好的時候,可能需要等上2個小時才能得到一桶水。而且泉眼周圍僅有幾塊轉頭圍起來,常有村裏的羊、雞和狗和人爭水,水源汙染導致兒童腹瀉和瘧疾的發病率居高不下。
隆德縣政府修建的自來水係統沒有覆蓋到山河村,因為自來水管必須鋪在地下1.7米以下,而山河村的地基是堅硬的岩石,鋪設自來水管道難度太大,若在地表鋪設自來水管道,寧夏的冬天足以把整條自來水管冷凍成冰塊。
考慮到山河村的實際情況,山河村的社區領導小組認為保持現有水源的潔淨衛生是最為現實的辦法,為此,“共享水資源”項目組同意社區領導小組的計劃,投入6.2萬元用於全村9個泉眼的改造:用鋼筋混泥土修成圓形的水窖,把泉眼蓋住,保持水源的幹淨衛生,防止牲畜接觸。此外,社區領導小組和誌願者在接受衛生知識培訓後向村民們倡導喝開水,兒童腹瀉明顯減少了,村民們也慢慢習慣喝開水,即使喝了生水,腹瀉也很少發生。
讓社區自身可持續管理
“共享水資源”項目在山河村的第二個項目可以說是社區領導小組自己爭取來的清理河道垃圾。
農曆每月的尾數為3、6、9的日子,山河村會舉辦大集市,每次集市過後街道上都會出現大量垃圾。鄉政府雇傭的清潔工人將清理出來的街道垃圾倒在河道裏。除此之外,這條河道還承擔了山河村村民、山河中心小學的生活垃圾。約10米寬,4米高的河道竟然被垃圾填滿了,綿延2公裏的河道就是一個大型的垃圾場。2個泉眼就在河道邊,也受到垃圾的汙染。
山河村社區領導小組第一次提出要買輛車把河道的垃圾運走,周乙成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清理河道垃圾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共享水資源’項目範圍。”的確,在阿特拉斯·科普柯過去的項目都集中在鑽探水井、改善供水係統、保護水源等直接涉及到飲用水部分,進行生存環境、用水環境的項目還是第一次。
“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河道的衛生,如果我們這一次把垃圾運走了,河道沒過多久又被垃圾填滿,那麽我們的付出就沒有可持續性了。”周乙成說,“村民說的運垃圾的車又如何管理呢?車鑰匙誰管理?汽油錢誰出?垃圾運走後,河道怎麽保持幹淨?集市後的垃圾又改放到哪裏去呢?這些問題都是社區領導小組需要考慮清楚的。”
得到“共享水資源”項目組的答複後,社區領導小組認為改變村民們扔垃圾的習慣對保持河道幹淨的影響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因此,2010年10月,社區領導小組得到“共享水資源”項目組同意在山河村設立四個垃圾收集點,在山河小學校門口、河道兩旁和村裏的主要街道上拉上橫幅,要求村民們把垃圾倒到指定的位置,每一個垃圾收集點都有一個固定的機構負責定期清理,可以填埋的填埋,可以焚燒的焚燒。正常情況,每三天收集一次垃圾,清理一次垃圾。
為解決保持河道衛生的後期管理費用問題,社區管理小組希望鄉政府可以提供幫助。國際計劃(中國)隆德縣辦主任解釋,村民和當地政府的關係是長久的,才是社區主導發展模式中的主角。
經過溝通,鄉政府同意承擔起保持河道幹淨的費用,每年雇傭三位清潔工和三位村幹部一起分片負責山河村的衛生,而每位清潔工每年獲得4000元補助。另外,“共享水資源”項目組和山河村分別出資1萬元和2千元用於購買運輸垃圾的車輛。
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解決後,2011年4月,“共享水資源”項目組分別花費1.8萬元和3萬餘元雇傭一台挖掘機和工程隊清理河道垃圾。項目組總共花了四天時間,工程隊總共運走了400多噸,大卡車運了40多次。
“國際計劃已經運作了75年,從過去的經驗中我們得知,以社區為主導的發展是一種更為和諧持久的發展模式。”國際計劃(中國)首席代表馬克·萊頓說,“社區主導發展模式可以使整個社區更有效率地一起合作,社區成員必須學會考慮自己對社區的責任,對鄰居的責任,而不再是他們對自己的家庭,或者自己的孩子的責任。”
一般來說,國際計劃在項目實施地駐紮10年左右,其角色從初期的實踐者、指導者等台前角色,逐漸過渡到幕後的監督者。當社區領導力逐漸成熟後,國際計劃將退出社區。
阿特拉斯·科普柯的“共享水資源”
2011-10-26 12:04:33 來源: 中國路麵機械網
導讀:共享水資源的經驗表明:一次被淨化的水源,若要十年百年的長久保持下去,就必須建立以社區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使社區成員學會考慮自己對社區...
標簽:
阿特拉斯· 科普柯
新聞投稿: news@lmjx.net
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微信公眾平台
了解工程機械每日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lmjx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