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隻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一名黨員科技工作者,隻有將自己的事業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才能蓬勃向上,成長為參天大樹。
1994年,三一重工在星沙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掛牌成立,彼時易小剛在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擔任液壓中心係統室主任。他發奮工作,取得了一係列科研成果,獲得了很多榮譽。這個科學狂人熱愛自己的專業,深深沉迷於機械工業研究領域,同時他也常在思考,作為一名黨員科技工作者,怎樣才能更好地報答黨和人民,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1995年春天的一次偶然機會,改變了易小剛的一生。當時,湖南一家不太起眼的民營企業——三一重工的董事長梁穩根找到了易小剛,請他幫助解決企業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問題,並表達了希望其加盟三一的願望。對於易小剛來說,這意味著要放棄北京的一切,投身到長沙縣星沙鎮這個剛剛起步、環境簡陋、前程未卜的民營企業,這的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到底去不去?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易小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可這個“衝動”遭到了父母、妻子等親友的強烈反對,紛紛勸他不要拿前途開玩笑。但梁穩根的創業精神和他決心為中國工程機械創建一個自主品牌的夢想深深感動了這個醉心於研發的年輕人,他在心裏不斷問自己,為什麽中國的工程機械市場到處是洋品牌的蹤影?為什麽中國的民族企業做大做強如此艱難?易小剛明白,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技術落後、產品落後、理念落後,要改變這一切,絕不能依賴外國人。中國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民族工業要崛起,除了自主創新,別無他路。“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有責任擔起這個使命,去實現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價值與尊嚴。”那一刻,易小剛覺得自己找到了實現理想的平台,並立誌為之奮鬥終生。
1995年6月,易小剛獨自從北京來到星沙這片創業熱土上,和剛剛成立不久即陷入技術困境的三一重工一道“墾荒”。那時候的星沙正在建設初期,周圍全是黃土和荒山,住的是用水泥瓦搭建的工棚,工作的車間也經常是黃泥齊膝。不誇張地講,他們白天是和泥漿、沙石、油汙為伴,晚上就陪著蚊子、蟋蟀一起睡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情況是常事……條件的艱苦遠遠超出了易小剛的想象,但這一切並沒有難倒他,真正使他不安的是,一種無形的不自信籠罩在企業頭上——那就是對國外技術的恐懼。這種心理嚴重阻礙著企業的發展。“為什麽我們要死守在國外壟斷技術框架下搞科研?為什麽不走自主創新之路?”一番思索,易小剛提出了“打破恐懼,大膽創新”的理念。
三一大膽做出了嚐試,“創新”很快成為一種企業精神。在易小剛的帶領下,16年的自主創新最終打破了國外混凝土機械長期以來的技術及價格壟斷,將中國混凝土機械市場外資品牌占90%以上市場份額,改變成國內品牌市場占有率90%以上,為中國創造了一個年銷售過500億的工程機械標誌企業。
任何成功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奮鬥就會有犧牲。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易小剛也曾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犧牲。從北京到長沙,他承受了來自家庭的巨大精神壓力:父親病重時他在國外出差,去世時還不能送終;母親住院,他隻能委派他人代為看望;他承擔了家鄉四個貧困學生從初中到大學畢業的所有費用,卻很難抽時間看一眼自己孩子的作業;因為工作繁忙,生病了沒有時間上醫院,請醫生上門打著點滴主持會議……
埋頭奮鬥的歲月裏,黨和人民給了易小剛極大的關懷和鼓勵。16年來,他獲得了60多項榮譽,2010年當選為首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國民營企業和湖南省唯一當選者。
“與祖國給我的相比,我的付出微不足道。”易小剛還擔任了三一集團泵送黨總支書記,他始終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遇到問題時,總是和研發團隊的黨員同誌衝在最前麵,攻堅克難。最讓易小剛自豪的是,如今,在三一集團黨員隊伍中,研發人員占到了近50%的比例,成為集團最大的黨員群體。
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易小剛——爭做自主創新帶頭人
2011-07-06 10:44:11 來源: 中國路麵機械網
導讀:一粒種子,隻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一名黨員科技工作者,隻有將自己的事業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才能蓬勃向上...
新聞投稿: news@lmjx.net
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微信公眾平台
了解工程機械每日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lmjx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