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未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今年“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将装备制造列入优先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将促成我国装备制造产业迈入由大变强的高速转变期。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做“靠山”,行业多年积淀做“温床”,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高速发展的际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国内装备制造知名企业山河智能在2010上海宝马展上展出了国内首创“大直径随钻跟管钻机”、“双动力头套式螺旋钻机”,再次展示了其产学研平台下将创新技术转化有形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需要扛起“中国创造”大旗之时,山河智能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产学研:链条式良性循环发展
我国目前机械工业现状是,科研机构负责研发,企业则重在市场的开拓。两者对接的不畅,常常会使一些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技术产品难以实施,但这种难题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则可以迎刃而解。
“山河智能同其他装备制造企业不同,他们的产品的创新来源于的地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高校+研究+企业’平台上,产品针对市场开发、教学为研发做储备,研发为产品服务,构成了链条式良性循环式发展,为山河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11年前山河智能创立的时候,就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过去学校科研机构主要是把学术成果对外开展合作模式,我认为这个不是特别快捷有效,而且并不一定能够真正领会科研成果中的精髓。所以在起步阶段,通过我多年在学校做教师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同时联合学校科研机构的老师及企业骨干,大家共同把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业相结合起来,这就是最初的产学研模式。”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山河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何清哗,他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了产学研模式最初形态。
2010上海宝马展桩工新品,均为山河智能自主研发
“无形”到“有形”的成功转化
1999年,山河智能依靠最初的“产学研”开发出专利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迅速开拓市场,并开始逐渐以单一产品涉足到挖掘机械等几大门类。山河智能通过“产学研”这个无形资产逐步将专利技术开发成为创新性产品,转化成为有形竞争力,确立了市场地位。市场的肯定也使公司决策层坚信需要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之源,贯穿于企业的一切工作之中。
2004年,山河智能就系统的提出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和持续创新”4种创新思路,并在产品研发中,灵活运用,取得了实际成效。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5件(包括申请欧洲专利1件,以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1件)。公司目前共拥有有效专利107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在其主营产品中,大量地运用了专利技术。如液压静力压桩机,运用了8件中国专利,技术水平在国际领先。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拥有12件中国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多功能小型液压挖掘机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拥有中国专利19件。
行业向好催生全球性装备制造大企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核心动力,也带来了业绩的增长。据介绍,山河智能知识产权的年实施率不低于80%,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0%以上。如高端液压潜孔钻机产业化后,近3年实现产值2亿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10月份,山河智能以超千万美元的出口印度订单,成为了旋挖钻机国内出口量第一的企业。另外,在本届2010上海宝马展首日,山河智能首日签单即超过1亿元。
从山河智能的创立到深圳上市;从1999年的50万元资金投入到现在的总资产逾40亿元;从第一个产业园到今日以长沙为总部,分别在长沙、无锡、安徽、天津、欧洲建立了多家子公司,现在的山河智能在短短11年迅速成长成为了一个以工程机械为主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祁俊会长透露,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于12月下旬出台。他表示区域振兴、西部大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和铁路建设等,将推动工程机械在“十二五”期间较快增长。业内专家认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山河智能只要继续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继续凸显自己产品特色,定能在更大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