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界有多大关于时机和价格的质疑,中联并购CIFA,都将极有可能比肩当年联想收购IBM之经典案例。
西方人做并购,往往都是写写算算的。但在中国不同,关键是人心。除了利益,还有面子,以及各种关系。兼通中西的并购者不多,詹纯新算得上是一个。
2008年9月28日,长沙,一场秋雨来袭,“秋老虎”退去,气温陡降近20摄氏度。
这天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中联重科16周岁的生日,一场重大并购也被特意安排在这天正式签署交割协议。
晚上6点,长沙世界之窗,当签约各方在挤成一团的镁光灯发出的“咔咔咔”声中签完字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大型跨国公司、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行业的新王者,正式诞生了。
收购方除了中联重科,还有它的三家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他们共同以现金收购方式获得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100%的股权。此次收购价高达5.11亿欧元,其中2.71亿欧元由中联重科、弘毅投资等投资方注入,余下的2.4亿欧元通过发行债券筹集。中联重科出资1.626亿欧元(约合17.27亿元人民币),间接取得CIFA公司60%股权。
它远远不是中联重科第一次收购,但极可能是最引以为豪的一次。这不仅是因为中联重科对CIFA已经觊觎且追逐了多年,在掌门人詹纯新看来,它还有更特别的意义。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要想继续发展,或者持续发展,必须走全球化的路子。我们和CIFA的合作,意味着中联重科全球化的战略扎扎实实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最终就是要找到一条中联重科实现全球化的路子,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子。”当天,詹纯新面对记者,发言带着一贯的沉稳而不乏激情。
在外界看来,这场并购意义同样非同一般,有人评价“不管外界有多大关于时机和价格的质疑,中联并购CIFA,都将极有可能比肩当年联想收购IBM之经典案例。”
仔细想来,中联重科可谓是最善于、也最敢于并购的中国企业了。正是一次次并购,推动中联重科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的标杆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
西方人做并购,往往都是写写算算的。但在中国不同,做并购写写算算没有用,关键是人心。除了利益,还有面子,以及各种关系。兼通中西的并购者不多,詹纯新算得上是一个。
中联重科系列并购清单:
并购一:2001年中联重科以196万美元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80%股权,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首次成功并购国际知名企业。
并购二:2002年12月,中联重科签订兼并协议,以承债式兼并“中国带锯王”——湖南机床厂,收购价格1.27亿元。
并购三:2003年8月30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宗企业并购在长沙签约,浦沅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并入中联重科。这给中联重科在起重机械领域带来了全国领先地位。
并购四:2004年4月22日,中联重科收购了中国环卫机械行业第一品牌——中标实业,强化了中联重科在中国环卫机械制造业的龙头地位。
并购五:2008年3月25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以3400万元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并购六:2008年4月28日,中联重科和湖南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大汉汽车有限公司、沅江市政府签订正式合同,收购大汉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资产。
并购七:2008年6月24日,中联重科出资1.54亿元收购湖南省国资委所持有湖南汽车车桥厂的82.73%股权所对应的主要国有经营性净资产。
并购八:2008年7月29日,中联重科以1.19亿元收购华泰重工82%的股权。
并购九: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与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组成的财团,正式完成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全额收购CIFA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