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有人是这样对柳工进行评价的:
窥测到柳工在发展的历史中无时无刻不在创新,无时无刻不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努力飞翔,如大鹏展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也许过于赞美,但诚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翻开广西柳工的历史档案,柳工50年来取得的巨大功业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上留下的辉煌已是浓墨重彩。1958年,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内迁来到柳州,这就是柳工的前身。在最初的七年里,没有方向性产品,徘徊不前甚至逐年萎缩。1965年,柳工的先辈选定了轮式装载机为方向性产品,开创了柳工生产装载机的历史。1966年的10月1日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通过专家鉴定的轮式装载机--Z435,从此起步,开创了中国装载机历史的新纪元。 在经历机械行业惊风恶浪之后,伴随着中国机械行业的成长和发展,柳工最终站立成巨人--在国内,创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12项第一,打入中国500强的排行榜,当之无愧地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在海外,柳工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轮式装载机年销量位居世界第二,确立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柳工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最大吨位的装载机、世界上第一台适应4800米高原环境的装载机、装载机行业第一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个率先推出符合欧美市场的技术要求的系列产品……柳工自主研发的变速箱、驱动桥等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一系列辉煌记录的创造者,是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排头兵”的柳工集团。柳工,为中国民族企业如何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树起了一个全新的标杆。柳工,这颗点缀在祖国西部地区的璀璨明珠,正在挺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脊梁。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李欣广这样评价柳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柳工集团从西部地区崛起、挺进东部城市、走向国际市场的三个法宝。”
据柳工研究院长章二平介绍:“在柳工自主与创新的时间长河中,分了几个时期,但是无论什么时期,柳工人始终是一群”上下而求索“的学者。
第一个时期:观念转变期
1985年,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联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办公室,组织国内12家企业参加,并出台了一揽子引进计划。”然而,仅仅靠技术引进是走不远的,必需走自主创新道路,发展民族品牌。“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冯并指出:“通过技术引进,国内企业拿到的也许是国外二流、三流甚至是即将淘汰的技术,但是,能够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自己能够往上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够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
在这个思想的启蒙下,在很多人都对中国的民族企业能否扛起自主创新这面大旗产生怀疑的时候,柳工却是采取主动的进攻姿态,积极走向国外,走向世界,到国外去引进先进的技术,洋为中用,他为我用。
第二个时期:消化引进技术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为了避免处于被动的地位,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柳工领导班子作出重大决策,决心全套掌握引进了国际工程机械著名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最畅销的装载机966E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在长达8年的合作当中,柳工先后派出了300名技术人员赴美学习和培训,把引进的技术应用到ZL50C装载机等新系列产品上。自开始研发液压挖掘机并成功研制出样机并通过鉴定后。柳工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更新设计理念,提高制造水平,从内到外提升产品品质,使整机性能初步达到国外产品水平。采用全功率负荷传感控制的CLG906挖掘机通过国际CE认证,为“柳工造”进入世界最严格的欧洲市场争取到了“签证”。为提升核心液压技术,柳工引进日本东芝液压阀的产品技术;为提升动力系统,柳工与美国康明斯合作。全世界最大的传动部件生产制造跨国公司--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的变速箱、驱动桥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柳工与该公司合资成立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桥箱部件。合作创造了喜人的价值:合资公司2006年盈利2500多万元;锻炼出柳工一批具有国际技术水平的员工,生产的配套件达到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技术质量标准;提升了柳工核心零部件的国际竞争力,为国际化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光安说:“随着引进技术的成熟,现在这些机型年产销量超过万台,开始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甚至销售到了美国市场。”
第三个时期 组建自己的研发队伍
在自主的研发道理上,柳工不在仅仅消化国外技术,而是重点把精力放在自主研发上,组建自己的研发队伍,经过不懈的努力,柳工集团拥有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一支30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舰队',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强大的研发队伍,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柳工八次填补了国内工程机械技术与产品的发展空白,获64项国家专利授权,并领先在行业内推出符合欧美市场技术要求的系列产品。 柳工集团不仅每年能够推出20多个创新产品,而且在工程机械行业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用章二平的话说:“中国已经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只关注中国版图,就会形成国内强势国外弱势的不对称局面,那么我们也将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坚定的勇气和魄力,立足国际需要远大的战略和“敢拼敢创”的精神。地处西部的柳工,正是凭借着一种不甘落后的骨气,一种甘冒风险的意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自主创新这条“康庄大道”上迈起了坚定而稳健的步伐。“我们产品的技术不能落后于国际巨头,同时必须保持在国内最领先的地位。”
第四个时期:进军国际,叫响柳工品牌
整个自主创新过程中,柳工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身上都有着一种不服输的民族情怀。正是这种朴素而又坚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他们带领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把民族的工程机械做大做强:今天,中国装载机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线,全球累计20万台销售量中,中国企业的产销量达到15万台以上,而柳工的就占27000台。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中技术含量较高,制造难度较大的产品,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世界工程机械前八强有五家是以挖掘机为主业。因此,制造民族品牌的挖掘机成为柳工的追求。 2008年4月,柳工向国外品牌发起“绝地反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租赁公司与柳工签订一次购买126台挖掘机的合同,这是中国工程装备民族品牌迄今最大的单笔出口挖掘机合同。柳工集团2001年进入挖掘机领域,2007年,实现产销2100台,一举超过国际著名品牌沃尔沃,成为惟一产销挖掘机超过2000台的民族品牌,占据国内挖掘机市场份额的4%,成为公司又一个主要利润板块。柳工挖掘机不但在强手如林的中国市场崛起,而且已经出口到发达国家,为中国民族工程机械品牌树立了信心。
柳工将以自主创新为利器,以攻城掠地的国际化和战略业务的崛起为基础。2008年3月,安徽柳工成立,跨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起重机行业,成立当月就创下月产150台起重机的新纪录;6月,北部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在天津破土动工,这是公司迄今发展投资规模最大的异地新建项目;北美公司开业;印度工厂7月破土动工……2008年以来,柳工集团在北京、安徽、香港、天津等地四处出击,兼并重组。据了解,今年1-8月份,柳工集团海外业务收入1.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番。到2012年,工程机械300亿元销售收入中,出口占20%以上,达到全球前15名。
在产品线方面,其核心产品装载机对销售收入和利润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要想成为世界柳工,仅此是不够的。2008年,是柳工集团战略业务(挖掘机、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配件业务)的崛起阶段,也是迈向新兴业务(叉车、起重机、矿用设备、租赁业务、全面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目前,柳工集团已经形成以装载机为核心,以挖掘机、路面机械为两翼,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路面机械、起重机等多元化的产品线布局。这些战略业务和新兴业务的迅速崛起将是300亿元目标实现的强有力支撑。
“世界柳工,源自中国”,今天的柳工着眼于民族工业更大范围的振兴与强盛,为打造中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奠定了基础,一个更富有朝气、更富激情的柳工已经扬帆起航。自主与创新,将不断提升柳工的核心竞争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柳工将成为一个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放的、世界级的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