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化工肥料、精密铸件和生物科技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多元化生产经营的国家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43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10人,工业园区占地150万平方米,总资产12亿元。
集团是中国500家最大的机械工业企业之一、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中国机械工业排头兵企业和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省级技术开发中心,设有拖拉机、内燃机、农机具、路面机械、铲运机械、综合技术六个研究所。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美国ISO/TS16949国际质量体系现场认证。“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中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集团确立了“我们立志用卓越的技术、一流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塑造一家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奋斗目标。每年开发的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肥料、铸件等新产品都市在100种以上,现申报国家专利已达60多项,许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山东常林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战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优先战略来考虑,努力建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开发引进机制,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学士后工作站、机械人才后备库,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与清哗大学、洛拖所、山东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聚集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先后吸引了近100名专家、硕士、高中级工程师等专业人才。每年定期选派企业技术骨干到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进行考察学习,还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引进了10多名专家,为山东常林集团研制开发出一批在国内占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铸造产品、系列压路机、装载机和挖掘机等产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6年8月,山东常林获临沂市人民政府“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
“常林靠我发展,我靠常林成才”。山东常林集团人才兴企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企业整体技术力量走了同行业的前列。形成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思想和舆论氛围。集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造了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自身实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山东常林集团把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战略与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广职工创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人才,以集团化发展模式积聚人才,积极构筑人才创业平台。以人为本,大胆地实施人才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人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按照民主测评、民主推荐、考察谈话等规疾程序,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分支机构、基层企业、新建项目的领导班子中。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张义哗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人才的引进、培养。抓好人才的引进和选拔,建立了领导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管理、后备干部管理、董事监事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集团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凡是专业对口、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中专学校应往届毕业生,都可以来公司应聘,对引进的人才为其解决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山东常林集团是诚心诚意的,来的高兴、干的满意。为了使公司人才招聘程序更加正规化、程序化、合理化,制定了《招聘流程细则》。为大学生在公司发展制定了《大学生培养计划》,使得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不断的涌入公司。
二、实施引智工程,引进急需人才,增添发展新动力。
近几年,公司共从全国各地引进了21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公司的压路机项目就是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李兆良带来的,目前我公司的常林德宝压路机是国家免检产品,并已进入行业四强。
借外脑兴企,加快国际化进程。截止目前,集团在市、县引智办及省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先后共引进了7位外国专家,常年应聘在山东常林集团工作。在山东常林集团工作过的外国专家、高级工程师有20多人。通过外国专家及时准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方法、市场需求状况等信息,吸取其精华,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员工素质水平以及科技研发能力。2001年SES德国退休专家组织成员铸造专家约克拉姆先生就解决铸造成废品率问题到常林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由此与常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来共为该集团解决铸造质量难题15个。经约克拉姆提议和指导,2004年常林集团申报了技改项目“利用垂直无箱造型技术”。常林集团连续六年聘请约克拉姆先生,对传统铸造生产线进行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余项,培训指导工程技术人员60多人次,使机械铸件废品率平均下降了3.8%,每年可增加收入120余万元。通过对全线开通的DISA生产线的工艺系统进行了修改优化,解决技术难题5项。并对铸造车间工程技术人员就铸造缺陷、铸件模具工艺方案布置等知识进行讲座,指导培训20多人次,为该生产线以后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2003年3月—7月年公司聘请了原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品管部部长横田.司先生担任总经理高级顾问一职,在集团内推行5S和目视管理。5S和目视管理是推行精益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管理,改善现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2004年1月日本川琦公司近藤、近都先生来公司对挖掘机进行技术指导、样机测试,大大提高了产品液压系统性能要求。法国焊接专家高丁先生自2005年9月6日至9月26日在常林集团挖掘机结构件车间指导焊接工作。指导期间,高丁先生指出了车煎毑接工艺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并指明了解决方法,为常林集团的的挖掘机产品质量提升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德国农业机械专家赫迈尔先生来常林集团指导“沭河”农机装配工艺工作。引进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于显哲,他带领研发的沭河牌185、190、195、1115等型号柴油机达到欧Ⅰ排放标准,居国内单缸柴油机领先水平。“改造传统铸造技术、引进DISA生产线”项目获得“山东省优秀引智项目奖”,负责该项目的约克拉姆先生获“齐鲁友谊奖”,集团技术指导大武茂先生、阿塞尼奥先生被临沂市政府授予“沂蒙友谊奖”。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多年来,山东常林集团坚持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方针,实施订单式培训,为企业不断培养适应性技术型员工,为搞好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山东常林集团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
集团1986年筹建了常林技工学校,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不断加大了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的配置力度。先后与郯城职工中专、临沂机械技校、临沂技术学院、山推技工学校、潍柴技校、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学校联合学,开办了十七个教学班,培养了车工、钳工、焊工、铸造工、电工等工种11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与山东工业大学、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山东工程学院联合创办了内燃机大专班、市场营销大专班 。这些学员大多数都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部分还成为企业生产及管理的骨干,有近10名学员走上集团高层领导岗位,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集团以人为本,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先后与清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临沂师范学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对外交流的平台。
四、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职工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发展的源动力”为发展导向,不断给职工“充电”。集团先后把40多名技术员工送到省内外的大专院校进行深造,与此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中的管理者和技术工人对口参加各类培训。目前,公司共有20人参加清哗大学MBA学习。为调动生产一线工人学技术、长才干的积极性,实行了评聘工人技师制度,通过考核,今年,公司110多名在一线中技术过硬、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职工申报“工人技师”。今年,对管理人员进行了“执行力”培训和卓越培训。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5月份,精益生产处结合各车间的改善案例,专门制作了幻灯片培训教材,培训达80课时,召开现场研讨会10次,培训人数达到1260次,使管理人员和员工熟练掌握了精益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进行“金蓝领”培训,实现全员职业资格证达标。2005年,通过了省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考查认证,取得“临沂市金蓝领培训基地”资格,被定为临沭县“金蓝领”培训项目教学培训基地。目前,已有139人通过了“金蓝领”培训项目车工、焊工、机修钳工三个专业的培训任务。集团全面展开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已有510人取得初级证书、43人取得中级证书、32人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证书。
五、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公司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去年,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第二届专业技能技术比武活动,有808名职工参加了车、钳、铸、焊、铣等10多个工种的角逐。从理论到实践历经1个多月,先后进行了21场考试,有485人取得了参加技术比赛的资格,最后有296名选手荣获比武名次和技术津贴,有5人被授予“专业技能技术状元”荣誉称号。今年7月份,公司第三届专业技能技术比武活动将成功举办。
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全方位调动各类人才去“干事创业”。
集团制定了《创新激励办法》,为技术员工发放月度津贴,设立“总经理贡献奖”和合理化建议奖,营造人才成长新环境。在工资待遇、奖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让他们有荣誉、有地位。
公司一年用在奖励技术型员工的资金达到300多万元,而由他们创造的额外经济效益则超过2500万元。集团化工公司技术副总李锦选获得“总经理贡献奖”,奖金4万元。在2006年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共拿出60多万元重奖了一批科技创业功臣和生产经营中的先进工作者。
积极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去年有十四名同志获“临沂市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奖。几年来,集团收到合理化建议2100多条,共完成各类技术创新项目410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多篇,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技术难题,直接或间接创造效益3.2亿元。
集团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在人才的 “ 选、育、用、留 ” 上层层把关,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选拔强调一个“严”字。“成大山不拒微尘,汇江河不辞细流”,这是我们的人才观。集团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录用程序,保证选拔人才的质量。在内部人才选拔上,建立了公正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竞聘的原则第年从基层普通员工中选拔20多名品德好、技术能力强、年轻有为的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公示,经考核合格后,输送到管理岗位或作为公司后备人才。同时不断从外部引进新鲜血液,高薪聘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担任管理职位,几年来,在外部共招聘16名高级人才进入技术、经营管理岗位。目前,集团人才供给源源不断,解决了集团快速发展中人才短缺的瓶颈。
重点放在“育”上。集团建立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以专业技术人员在集团取得的科研成果、所创经济效益エ具备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指标作为客观评价依据,对技术人员进行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通过建立 “薪酬体系 ” 和 “绩效考核体系 ” ,为人才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有竞争力的薪酬。本着“用人更要育人的原则”,注重对人才的再教育。对30名技术型管理人员进行脱产学习,实施“专升本”继续教育,同时集团支持和鼓励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去开阔视野,考察市场,了解信息,搞新产品开发和参与一些技术攻关。几年来,已选送21技术人员去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学习考察。集团在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提倡岗位成材的实践中,也形成一套人才整合的战略方针。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职工短、中、长期培训计划。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员工的头脑,给员工以学习和充电的机会。用“钻石品德、钻石品质、钻石品牌”三品文化提升人才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强调“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等警示教育,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各类人才理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
在“使用”人才上下功夫。“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为所有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的才智。通过 “平等、信任 ” 的原则,激励他们自觉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强调“适合即人才 ”。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是用人之道的最高境界。把所选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人才快乐地工作着。
用事业、环境、待遇“留住”人才。为集团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以事业留人。建立了尊重、诚信、和谐的人文工作环境,以环境留人。以福利待遇留人。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生育与社会保险。技术能手沈怀海同志被授予临沂市首席技师和“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车间主任王兴军同志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能手”称号。在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大会暨成果展会上,技术处高公如研发的CL151型手扶拖拉机获得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农科拖研所姚芳获得“山东省职工优秀发明家”称号,2008年技术人员孟凡昂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七、实行人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
用人机制灵活,“不重资历重能力,不唯文凭重水平,职务能上能下”。在人才选拔机制上,通过技术考核、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近几年来企业有100多名优秀一线员工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