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第一屆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開始舉辦至今,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已經走到了第二十年的光景。從當初的100餘家參展商、展出麵積約為4000平方米的一個行業展會,發展到今年超過3800家參展商、展出麵積175020平方米的國際性專業展會。
肩負著行業發展的重任,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在自身成長的同時,也見證了中國麵輔料行業和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同世界接軌的整個過程,並且在這中間扮演了平台、紐帶、窗口的作用。展會同其他紡織類展會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其在行業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的作用也早已成為業內的共識。
定位高遠
展會在世界需求中應運而生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服裝業的發展就帶動了對上遊新型、高檔麵料的需求,這也對服裝麵輔料行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與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促進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及紡織品市場的繁榮,增強紡織業國際貿易及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和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於1995年共同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
在這一年,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家參展商參展,展出麵積4000平方米,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就這樣踏上了發展的路。
展會在起步初期就鮮明的提出了專業性、貿易性和國際性的旗幟,使得展會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具有代表性的第一個專業展會。
1996年,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正式移師上海。1997年,展會率先向業界發布流行趨勢和專題講座,樹立起專業展會的操作理念。1999年,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310家企業參展,中國大陸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展商達164家,超過參展商總數的半數以上。
這雖然還僅僅是幾個簡單的陳述性的數據,但是從這些不斷上漲的數據中,不難看出海內外行業內人士對展會的認可。五年過去,展會以專業性、貿易性在業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許多歐洲廠商已連續幾年參加,而且在中國隻參加這個展會。國內許多知名的服裝企業領導者和設計師都慕名而來,加快了中國麵料產品國際化的進程。
打造一站式采購平台
促進上下遊協同合作
1998年到2000年國有企業的改革,壓錠、減員、調整、重組,紡織行業逐漸實現了從數量到質量和效益方麵的提升,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紡織麵臨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機遇,中國開始從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到建設紡織強國的轉變。。
在初步完成紡織行業國企改革之後,麵對新的行業形勢,行業內也提出了要以麵料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全麵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的調整目標。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行業內外的共同努力下,那幾年,紡織行業的生產取得了可喜進展。紡織品出口競爭力大幅提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隨著關稅的降低和非關稅措施的取消,化纖長絲、服裝麵料等品種的進口明顯增加。受到中國巨大市場和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的吸引,歐、美、日本中高檔麵料生產商紛紛前來淘金,展會也進入了快速成長期。
2000年,展會總麵積比1999年擴大了一倍,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日本、韓國六國分別組織其國內最具實力的企業以國家展團形式參展。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的2001年,展會規模上的又有新突破。這些快速增長的數字為展會成長為當今中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紡織麵料國際貿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成為展會第三家承辦單位。承辦單位互補優勢,完善運作機製,以其專業化背景和豐富的辦展經驗保證展覽會的影響力、高水準與國際性。 “2001/2002年秋冬中國紡織麵料流行趨勢”在intertextile麵料展首次發布。
2002年, “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開始同時使用兩個名稱,分別為“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及“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秋冬)博覽會”。
2004年起,兩大展會正式分開舉行。也正是在那一年,考慮到展會規模迅速擴大、專業買家較多,主辦方特意將展會的開始時間提前1天,設為“特邀買家日”。除此之外,主辦方還首次推出觀眾預登記服務——這種率先采用電子化手段進行精細操作的方式,可謂開創了展覽行業的先河。在體現著市場變化的同時,也是主辦方對展商和觀眾需求的一種積極回饋。
以科技的理念引導市場
指導消費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於中國的紡織行業而言,在未來的競爭中,靠資源優勢獲勝的機會在減少,靠技術創新獲勝的機會正在增加。因此,主辦方也在大力倡導參展企業提高科技貢獻率,拿出最具科技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前來參展,搶占麵料市場的製高點。
也正是在2005~2009年的這段時期,我國麵料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研發水平大大提高,也湧現出了如山東如意集團、江蘇陽光集團、山東魯泰集團等一批產品趕上國際水平、甚至在某些品類方麵超越國際先進水平的麵料企業。在剛剛出爐的2014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名單中,不乏這批優質麵料企業的身影,而那段時間的科技積累和展會效應,確實也是為今天其地位的穩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中美、中歐等紡織品貿易摩擦此起彼伏,也正是在這一年,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530家展商,展出麵積63000平方米。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0名觀眾進館參觀。這次展會並沒有受到國際貿易形勢的影響,充分證明展會已經在海內外樹立了專業威信,有了良好的口碑。
2006年,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2029家參展商參加了展會。在這屆展會上,“時尚輔料演繹區”和“2007/2008年秋冬中國輔料時尚演繹”首次精彩亮相,獲得業內好評。麵對行業內日益多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展會還引進北京的知識產權辦公室、局等,成立了貿易糾紛調解委員會,用於保護知識產權。
2008年,主辦方倡導“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更加方便科學的展品分布” 作為本屆展覽會特色。重新優化調整國內參展商的產品區域,首次按照最終用途劃分區域,分為正裝麵料、時尚女裝麵料、襯衫麵料、牛仔麵料、休閑麵料、運動功能麵料和服裝輔料七大區域;重新分區後的博覽會,為采購商提供更加直觀便利的途徑,同時引導參展商向下遊靠攏。也在這一年“中國紡織麵料流行趨勢”由一個總趨勢分成各產品類別分趨勢。同時《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產品調研報告》首次發布。
全麵升級
展會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規模越來越大,產品越來越豐富,展會本身的成功已經無需多言。但是對於麵料展而言,要想在新的時期邁上新的台階,則需要從細節方麵著手,推陳出新。可以說,在2010年之後的這幾年,麵料展主辦方緊貼整個市場細分和麵料的采購方式,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循環係統正在此過程中悄然形成。
2010年,展會首次設立“花樣設計區”(Verve for Design)。演繹時尚流行的最新設計元素,徹底打通中國紡織麵料設計與國際最新潮流時尚交流渠道,對於中國麵料設計的突圍、海外設計進入中國市場都有著重大意義。而且也是在這一年,主辦方根據國家和政府綠色、環保、可持續的要求,發出環保倡議,提倡綠色布展、綠色運輸,共同打造低碳環保的專業展會。與此同時,展會還與中國國際麵料設計大賽合作,啟動儀式的舉辦標誌著賽展聯動的模式已經開始。
2012年,麵對外有歐債,內有緊縮,國內外經濟形勢都不容樂觀的情況,麵料展打響了一場彰顯紡織行業發展信心的戰役。主辦方與意大利Milano Unica展團簽訂了未來3年的合作協議,促使意大利展團在上海展會首次亮相,眾多意大利頂尖供應商攜帶高水準麵料參展。在這一年,展會牽手中國國際麵料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在展會的流行趨勢區進行展示,而且中國國際麵料時裝秀等數場重量級活動也在展會同期舉辦。展會以耳目一新的大會整體形象設計實現了完美轉身,讓展商和觀眾在良好的參展觀展氛圍中獲得最大商機。
2013年,全球經濟在經曆寒冬之後平穩回複,展會的展商及觀眾人數也創下曆史新高,15個展館,展出麵積175020平方米,展商數3751家,獲得了行業內的矚目。以再生為主題的可持續發展專區首次登場。專區由麵料供應商、檢測認證機構、及展示區組成,致力推動企業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互動交流。
目前,國內主要的紡織麵輔料生產企業都把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經營活動及產品發布的重要平台。同時,海外服裝麵輔料生產商也將intertextile麵料展視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紡織展會,德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家的參展商每屆都以展團的形式參展,借助展會平台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展會超大的展出規模,琳琅滿目的參展展品,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服裝品牌和貿易公司前來參觀采購。
從參觀博覽會的專業觀眾方麵看,"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已成為中國服裝企業的設計與采購部門采樣訂購的首選博覽會,各類麵料產品的經銷商、批發商及代理商等也把本博覽會作為每年定貨及了解國際流行趨勢的第一場所。2013年博覽會共吸引了97個國家和地區的69006名貿易觀眾參觀,其中海外觀眾約占到了觀眾總數的20%,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國際紡織麵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不斷增強的國際性。
種種數據和實例已經為麵料展書寫了厚重的曆史。在這些曆史裏,不難看出麵料展對於整個紡織行業都起著推動的作用。展會幫助一批企業成長,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方麵,一批耳熟能詳的企業已經成長起來;展會鏈接了麵料上下遊,無論是化纖、長絲還是下遊服裝、產業用甚至設計師、買手等等,紡織行業更好的成為了一個整體;展會鏈接了全球麵料市場,使得海內外相通,國內外相連,帶來了無限的市場發展機遇與潛力。
二十周年,是裏程碑,也是新征程。麵料展已經揚帆起航,隻祝願其在新的征程中走的更平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