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會展淨展覽麵積位居全球首位,算上會展拉動的酒店、交通等各項收入,會展行業製造的產值或超過旅遊業。今年隨著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商務部發布會展行業標準,促使“中國式”會展行業的發展向著標準化、市場化前進,也是在這一年,中國會展行業的“國際範”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
2013年,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第52屆全球年會落戶上海,這是ICCA成立50多年以來,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年會,也是第一次在歐洲地區以外舉辦。“上海獲得第52屆ICCA全球年會的主辦權表明,中國近年來申辦或舉辦國際大型會議的能力已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說。
雖然跨出了國門,但走在國際道路上的中國會展行業正在經曆著“破繭重生”的過程。
繁榮背後“虛火”旺
2002年至2011年,中國GDP以平均10.58%的速度穩步增長,劉海瑩表示,中國會議數量增加、會議規模擴大、會議會期延長、會議地點多樣化,使得會議總產值和從業人員大幅增加,全部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根據今年8月商務部會展行業標準宣傳貫徹啟動儀式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中國會展業的直接產值已超3500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
他指出,過去的10年,中國會議業的發展屬於內生性增長。即國際會議在會議中所占的比例和國際參會者在參會者總人數所占的百分比沒有與整個會議業的發展同步。“會議的國際化程度,因諸多因素影響並沒有如期提高,絕大部分國際會議仍然隻眷顧那些享有多種資源和先天優勢的城市和地區,如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以成都為代表的後起之秀。”
國家出台的包括“國八條”在內的一係列措施對國內政府會議市場的影響有目共睹,中國飯店業協會6月下旬公布的《2013中國飯店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1~4月中國飯店承接的會議數量平均下降了17.3%,會議營收平均下降了27.83%,政府會議數量降幅達到了驚人的37.94%。
劉海瑩認為,37.94%降幅的背後,實際上暗示了原先那些酒店日子過得實在是太舒服了,坐等著就有政府會議生意送上門來,輕輕鬆鬆就把錢賺了,同時催肥了演出、禮儀、舞台搭建、禮品、鮮花、旅遊等一眾供應商,“中國原來的會議業因為存在著比例過高的政府會議而呈現出來的繁榮裏邊有不少‘虛火’”劉海瑩說。
應對有招“錢景”廣
美國的一位市長曾這樣評價會展經濟的功能——“如果在我這個城市開一個國際會展,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們頭頂上撒美元。”
中國貿易促進會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稱,中國會展業“錢景”廣闊,未來幾年的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5%至20%左右。“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會展經濟對城市GDP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劉海瑩表示,展會對經濟的拉動是多方麵的,除了酒店、餐飲,其對交通、商業、旅遊等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也同樣明顯。
國內許多城市“早已”盯上了會展經濟這塊大蛋糕,以海南為例,從2002年的7個到2011年的83個,再到2012年的205個,海口展會的數量和規模年平均以近30%的速度增長,高於20%的全國平均水平,呈現出迅猛發展勢頭,僅今年前7個月,就已舉行了134個展會。
會展經濟的作用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海口市會展局局長吳家宏說,會展活動的火熱,帶動了海口旅遊、商貿、物流、文化、體育、地產等行業的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和並行發展的態勢。但在未來的發展中,市場化運作或將占據城市會展經濟發展的“頭條”。
一位飯店業人士表示,雖然在中央提出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後,政府機關單位公費宴請情況明顯減少,對酒店餐飲行業造成一定影響,但是隨著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國內經濟局勢日漸回暖,家宴和商務宴逐漸成為了目前該行業消費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