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八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合肥文博會”)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作為同天開幕的“首屆安徽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的係列活動之一,合肥文博會在首日便用一場別開生麵、博采眾長的文化博覽會在“文化”與“市場”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市民們既領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也滿足了自己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企業參展商們則在如潮的人流中看到了合肥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
多彩文博會引導市民文化消費
一場文化展會能為一座城市帶來什麽?近的來說,它可以培養市民文化消費習慣、引導市民消費“文化”,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從長遠看,它能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去年買了兩套景德鎮的陶瓷茶具,但都被朋友看中要走了,所以上個月一聽說文博會要開了,我就過來淘瓷器了。”市民王菁菁快人快語,邊和記者說著話,邊讓商家把她看中的一套景德鎮的青花瓷碗“打包”。
中國高級技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夏義升又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文博會,去年,他在合肥文博會收獲頗豐,其陶瓷作品《鄱陽湖春晨》獲得第七屆合肥文博會暨2013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評比金獎,還有一個瓷板畫作品賣出了10萬元的高價。“我已經參加過四屆文博會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合肥市民的文化消費意識越來越強。以前,他們好像不太懂瓷器,更別說掏幾萬塊錢買瓷器,但從去年開始,很多合肥市民不僅開始購買高價位的陶瓷作品,有的人還會過來和我聊一聊陶瓷文化。可以看出,文博會完全可以培養大眾文化消費的習慣。所以我今年帶了一個16萬元的新作品,我相信還會有識貨的消費者。”夏義升說。
首日交易額也印證了夏義升的觀點。據統計,昨日合肥文博會首日交易額高達2516萬元,比去年1074萬元高出了一倍多。
整合資源實現文化產業集聚效應
9月19日早晨,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館長郭繼銳拿著一個圖書采集器在文博會圖書訂貨會現場采購圖書。他告訴記者,作為安徽老鄉,看到家鄉的文博會辦得這麽棒、這麽專業,他感到很驕傲。和郭繼銳從河北一起來到文博會現場的還有其他17家圖書館的40多位工作人員,他們在河北知行天下圖書文化有限公司的組織下到文博會的圖書訂貨會上“淘”書,圖書訂貨會的圖書之全、人氣之旺讓他們覺得來得很值。
記者了解到,這個圖書訂貨會其實也是2014年第二屆全國出版物館配館建交易會的現場,安徽出版集團、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等出版企業匯聚合肥文博會招攬客源,而來自全國各地圖書館的“圖書采購員”在此采購所需書籍,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熱鬧景象。
不僅是這個交易會,第二屆安徽禮品展也將主會場搬到了文博會現場。“合肥文博會這幾年的發展,我們看在眼裏。之所以將安徽禮品展融入合肥文博會中,就是希望借助這樣一個文化味濃、市場性強的平台幫我們聚一聚人氣、挖一挖安徽禮品的文化內涵,讓大家在交流碰撞中找到產業繼續往下發展的方向。”安徽省商務禮品用品行業協會會長熊年生說。
“我們希望通過吸納其他高品位展會的市場運作方式來拓寬合肥文博會的內容,一方麵,讓市民各種文化需求得以滿足,一方麵,通過整合優質文化資源,實現文化產業的集聚效應。”合肥文博會展會工作人員孫瑩介紹。
市場化運作釋放文化生產力
“從首日盛況可以看出,合肥文博會有力推動了合肥乃至安徽各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了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換,不僅成為文化體製機製創新的載體,還將產業和經營意識帶入了文化領域,使長久受到約束的生產力被極大釋放。”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言不虛。從首屆開始,合肥文博會便堅持市場化的運作方式。走市場化的路子,讓文博會迸發出無限的活力和生命力。據統計,從首屆的0.9億元到第七屆的2.5億元,每屆文博會的交易額都是成倍增長,七屆交易額累計達到14億元。據主辦方預計,本屆文博會的總交易額將遠遠超過去年。
細心的市民可能在首日的展會現場發現,雖然展區擴大了,但很多展區的展商並沒有增加。“這是我們的有意之舉。我們不僅要精挑細選優質的參展商,對參觀者、消費者負責,也要控製參展商的上限,對每一個參展商的利益負責,避免參展商過多,造成惡性競爭。”像這樣規範的市場化運作方式體現在文博會的每一個環節。正如諸多參展商所感歎的:“合肥文博會的市場化越來越成熟,讓我們敢來,更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