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外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增多,加之展覽業本身涵蓋廣泛和邊界交叉,預測展覽業未來發展已經成為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在此,我們根據事物固有的因果關係和長期跟蹤研究,對2014年中國展覽市場的可能發展態勢作出一些合理的預期。
中國展覽業將在國內外雙重壓力下進一步轉型升級。
2014年是中國改革全麵推進的重要一年,中國展覽業將麵對諸多不確定因素。
從國際經濟環境角度看,各大機構普遍認為2014年世界經濟將溫和複蘇。然而整體向好的背後,不同經濟體表現仍然差異較大,導致這一複蘇的進程呈現出長期性和不均衡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6%,超過2013年的2.9%,但尚未恢複到2005~2007年的5%。IMF對2014年設定的主題是“轉變與壓力”。
審視中國國內經濟情況,關於中國經濟將“硬著陸”的聲音存在了許多年,但目前並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將於2014年出現較大的震蕩。高盛的最新報告上調中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7.8%。盡管如此,各界也普遍認識到重振中國經濟隻進行簡單的周期性調整是不夠的,更深入的改革迫在眉睫。但如何改革、改革要達到什麽目標仍存在諸多爭論,這些爭論影響了改革措施的推進。同時,結構性改革措施有可能會帶來短期負麵影響。
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環境下,中國展覽業將繼續保持轉型升級的趨勢。伴隨著改革的深化,這一趨勢將不僅體現在展覽內容專業細分以及新興行業比例的擴大上,還將體現在展覽項目的運作方式和配套服務等方麵。由於中央對各地方財政加強約束,許多由政府直接進行財政支持的大型展覽會可能將麵臨難以為繼的窘境。這對於政府主導性較強的中國展覽業來說,很可能導致展覽項目數量和市場總量增速放緩。但從長遠來看,這對行業朝專業化和市場化方向的轉型意義重大。
展覽行業自律組織加速建立和運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轉變職能是本屆政府的“第一件大事”。具體到展覽業來說,必須解決好政府與市場、行業協會和企業之間的關係,該管的管住管好,不該管的不管,繼續深化對展覽行業協會性質、職能、運行規範和管理體製的研究,建立完善的行業體製規範。
從目前看來,政府淡出展覽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在另一方麵,近年來中國不少地方、行業成立了展覽或會展方麵的協會,但尚無全國性的展覽業協會接過政府的“接力棒”。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政府把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越來越多的展覽業協會將應運而生,成立一個權威性強、涉及領域和範圍廣的全國性展覽業協會更成為當務之急。
展覽會內容細分的趨勢更明顯。
綜合與細分是設定展覽會內容的兩種方式。從展覽業的發展看,展覽會的內容從綜合到細分,是展覽業發展成熟並邁向專業化的重要標誌。目前歐美展覽大國已經開始進行細分之後的“再細分”,展覽內容極具專業性,使采購商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產品。在我國,由於追求展覽經濟的規模效應和大而全的展示效果,偏綜合性的展覽會如某行業博覽會、某省市洽談會仍大量存在。近幾年,許多綜合性展覽會開始將內容細分成專業性主題展覽會或主題館,雖然與歐美相比這種劃分仍顯粗放,卻已體現出中國展覽業專業化進程的加速。我們有理由認為,隨著政府介入的逐步減少,中國的展覽會將在市場的要求下對內容進行更合理、更專業的細分,許多大型展覽會有可能分為規模更小、專業性更強的展覽會,與國際展覽業的發展更為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展覽場館麵積繼續擴大。
硬件優先發展是我國展覽業的特點。雖然未來政府對大型會展活動的財政支持力度可能減小,但展覽中心作為拉動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核心項目將在較長時間內繼續保持熱度。一些尚未建有展館的城市仍然會設法建設展館,已有展館供不應求的城市更需要對原有展館進行改建、擴建。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二期工程即將啟動,建成後一、二期合計展覽麵積將達30萬平方米;上海虹橋會展中心有望於6月開始辦展,其會展綜合體項目建成後,展覽麵積將達50萬平方米;深圳市正在研究選址新建一個展覽麵積超過3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建成後展覽麵積將達40萬平方米。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展覽場館將麵臨更加嚴峻的競爭態勢。
總體來看,雖然2013年全球經濟複蘇緩慢,中國經濟麵臨下行壓力,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全體展覽業同仁的不懈努力下,中國展覽業在本年度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2014年,隨著展覽業政策的不斷完善、行業協會的穩步發展以及展覽業國際化進程的有序推進,中國展覽業必將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