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趙川
由於政策未定,新能源汽車推廣進入膠著期。
"今年主辦方找了我幾次,最後倒貼錢叫我參加此次車展,我依然拒絕參展",浙江比亞迪經銷商陳建設在7月11-13日杭州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展會場外對本報記者表示。
陳建設不願意參加此次車展的重要原因是:杭州電動汽車市場並非真正完全的開放,"甚至還倒退了",他的機會越來越小。
而這似乎與杭州市經濟委員會汽車工業處處長何秀林口中的關鍵詞 "開放"有點背道而馳。
一直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中號稱最開放的杭州為什麽會這樣?
"杭州以前確實相對開放,我們也銷售了一些車。"陳建設表示,不過2013年開始杭州市政府就有了變化。
杭州市政府在2012年底出台了一項計劃:2013年計劃推廣34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換電模式公交車100輛,純電動出租車300輛,租賃車輛3000輛。
"在年初的會上,杭州市政府就已經全部指定了車型,其中車輛全部都是浙江本地的車企,我們是沒有機會的。"陳建設表示。
對此,何秀林向本報記者解釋,這是特殊時期推出的一項計劃,"杭州依然是開放的。"
特殊時期是指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空當期"。由於2012年年底"十城千輛"工程的收官,下一步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具體政策依然沒有公布。而杭州市政府為了繼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目前中央補貼政策尚不明晰的情況下,依然繼續采取"中央+地方"的補貼模式推進相關工作。
"中央補貼是絕對沒有問題。補貼覆蓋期也會包括'空當期',因為杭州市政府此前已經打聽了四部委的意思。"一位杭州市政府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補貼製定是一個過程,這也涉及了中央財政預算。"工信部一位官員回應本報記者關於補貼的問題。
當然,補貼何時能出台目前仍不知曉。
杭州變了?
此次杭州新能源汽車展十分冷清,參展的整車企業也寥寥無幾,多數為浙江本地企業眾泰、康迪以及東風裕隆等。
"全國這樣的活動一年30多場,我們一般有選擇的參加,有些活動對我們作用並不大。"一位沒有參展的電動車企高層對本報記者表示。而他的潛台詞就是這個活動根本不會幫他們拿到訂單。
這樣冷清的局麵或許讓何秀林也有點尷尬。他是第一個喊出"開放的市場"口號的地方主管新能源汽車的負責人。
何秀林曾經向本報記者表示,"杭州不管什麽車,隻要賣得出、有市場,就給補貼"。
2013年杭州市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突然變得非常具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味道。
在年初的新聞發布會上,杭州市宣布2013年推廣3400輛汽車的推廣計劃時,而訂單早已成為浙江車企的囊中之物。
100輛公交車的訂單給了青年汽車,300輛電動出租車訂單給了眾泰,3000輛租賃電動車訂單給了康迪和吉利。
"去年我們和一家杭州本地的租賃公司簽約,原本它們也要購買我們車型擴展電動車租賃市場業務,但是後來由於拿不到補貼,合作擱置了。"江淮汽車一位業務拓展經理也有陳建設一樣的困惑。
事實上,2013年杭州3400輛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計劃依然得到了補貼支持。
"我們依然采取了'中央+地方'的補貼模式,補貼資金力度大於從前。"何秀林對本報記者表示。
杭州正在等待國家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試點政策的出台,出台後會修改杭州現有的推廣方案和政策。
麵對外界認為杭州新能源汽車並不開放的說法,何秀林感覺很委屈。
"截至目前2563輛新能源汽車中,1095輛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全部是外地汽車品牌,包括福田、中通等;乘用車中也有一部分是外地的。"何稱。
據何秀林透露,截至2012年年底,杭州市示範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032輛。到2013年4月底,數目增加至2563輛,其中公共領域2250輛,私人領域358輛。
補貼政策未知
顯然,杭州之所以出台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特殊計劃,在於久拖不出的補貼政策。
"十城千輛"補貼政策已結束6個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進入"空當期"。雖然,國家已確定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再延長3年,但是具體補貼方法卻陷入"難產"。
此前,不少媒體紛紛報道,6月底出台新能源客車新補貼政策,但此類預期現已落空,此後又盛傳7月會有相關政策出台。
本報記者詢問了多位主管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地方政府官員以及企業,目前均未收到任何關於補貼的最新消息。
前述工信部官員對此也閉口不談,隻是委婉地表示"補貼製定是一個過程,涉及多部委,也牽涉到中央財政預算等"。
事實上,補貼缺位讓像陳建設這樣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商家失去了一些訂單。
"今年上半年,我們陸續接到了一些新能源汽車購買訂單,但是我們一輛車都不敢賣。"陳建設抱怨道,目前政策不明朗,我們不可能自行承擔風險先墊付補貼款,因為補貼款要占到一輛新能源汽車售價地1/3至1/2。
他擔心在沒有明確補貼情況下所賣的新能源汽車拿不到補貼。
上述工信部官員對此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複,隻是反問道,"難道他們拿不到補貼就不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嗎?"
此外,之前的業內人士也對之前補貼政策存在意見。即認為"中央+地方"的補貼模式是造成地方保護主義的原因之一,因此希望改變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
"如果補貼方式改為統一由中央直接補貼,削弱中央+地方的捆綁補貼,地方政府或許就沒有那麽強的意願進行地方保護了。"陳建設稱。
這樣或許更加有利於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格局,但是反過來會增加中央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