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智慧農業產業得到快速推進,逐步從單一品類向多品類轉變、從小型向中大型甚至特大型轉變、從試驗研究階段向示範應用甚至商業化產業化發展階段轉變。
4月1日至3日,第七屆北京國際智慧農業裝備與技術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展會集合了科技農業智能裝備、智慧農業高新技術、智能灌溉、溫室園藝、農業物聯網、植物工廠、智慧水務等各方麵農業高新技術等內容,吸引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家企業參展。
據組委會介紹,展會核心為“高效、精準、智能”,將彰顯現代科技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最新科技成果提供發布、推廣及應用的最佳平台。
灌溉設備呼喚創新產品
我國是農業大國,然而農業技術和裝備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據統計,我國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62%,農業用水效率和水分生產效率僅為0.542和1.5千克,較發達國家0.7-0.8和2千克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節水增效潛力巨大。
本屆展會的智能灌溉展區麵積最大,也最有人氣,展品覆蓋農業與園林灌溉中的灌溉設備、工業排灌設備、精準灌溉、微灌技術及設備、滴灌技術及設備、噴灌技術及設備等方方麵麵。
除了以色列帶來的全球領先的灌溉控製係統,國內展商幾乎每家都展示了灌溉設備。
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龔時宏看來,今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推動重型農機、智慧農業自主創新”,而普及灌溉設備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產微灌設備生產體係基本建成,門類齊全,且國產設備基本取代進口,並部分出口,水平比肩國際先進。
龔時宏認為,微灌設備開發應用過程中存在產能過剩、低水平重複多、現代農業發展呼喚新產品的現狀。具體表現為:自動控製和水肥一體化設備發展較快、傳統產品提升發展較慢;大規模管道化微灌發展較快、配套設備開發提升較慢;新產品研發較快、係統化不足形成生產力較慢;硬件產品開發較快,真正融合專家係統的軟件應用較慢的現狀。
龔時宏認為,建設以滴灌技術為平台,農藝、農機及水肥一體化等各類技術協同創新、共同形成的農田節水高效的農業集成創新技術模式、完整健康的工程體係,才能保障係統運行穩定可靠,最終保障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
技術創新推動鄉村振興
科技農業智能裝備展區的智能除草機器人、果蔬采摘機器人、智能滴灌係統控製器、全智能溫室控製器,還有農業物聯網展區的農業物聯網智能管控技術、農資電商、農業信息通訊服務以及智慧水務展區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信息係統等,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農場未來的勞作場景。
在展會同期舉行的第12屆中國智慧三農與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上,北京新型智慧農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佳表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既要發揮市場主體的決定性作用,也需要相關政府、科研、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形成強大合力,跨界合作、互利共贏、勇於創新、奮力拚搏,紮實推進數字鄉村發展。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2019年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要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不僅要解決投資主體的問題也要重視維護工作,還要建立建設、運營、維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製,以此讓其真正運轉並發揮應有效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研究員程會強認為,農村環保是全國環保的最大短板。構建農村環保體係,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保障,預計未來中國環保在農村將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展會期間,北京新型智慧農業研究院還聯合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產業創新中心發起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