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創造財富”為主題的2013雲南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今日在國際會展中心新館隆重啟幕。新招迭出、亮點紛呈,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文化產業發展論壇等十項活動,呈現出一屆特色鮮明的文博會。
民族民間工藝展風采
每年的中國昆明泛亞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雲南民族民間手工藝大師“絕技絕活”展演。“民博會”納入“文博會”後,今年會有哪些看點?
據介紹,2號館盤龍區非遺展區,展示梁林故居麵塑、聞一多篆刻麵塑、糖畫裝飾品、百餘件滇式風箏,貝葉經、東巴經文等民族民間工藝代表性項目。
青瓦白牆,屋前翠竹茂密,屋周擺放各種生活用具,梁思成和林徽因則坐在屋頂高談闊論。石磨、躺椅、小推車、裝滿玉米和辣椒的籮籮,屋簷下的燕子窩和馬蜂窩,讓梁林故居麵塑活靈活現,再現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龍頭村故居中生活場景。
曆經一個多月的構思和準備,麵塑大師吳應德和王海祥帶領五個學徒,共同完成了這組麵塑。吳應德說,從材料上講,經改進後的麵塑保留時間可達數十年之久。從題材上講,平時做人和動物麵塑多,這次做的是建築麵塑,建築麵塑做法有結構和順序上的考究。從精細度講,平時麵塑要求大致像即可,這次哪怕是半公分大小的燕子眼睛都是黑白雙層填捏。麵塑母雞因為大小不合宜,從最初的2公分改到現在的0.5公分,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除了麵塑外,大家耳熟能詳的糖畫,也從食品變成了裝飾品。利用糖畫的吹吹活、板板活、絲絲活工藝,運用新的材料製作出葡萄老鼠圖、富貴吉祥圖作品,可以掛在牆上裝飾家居。
王仲德說,麵塑和糖畫運用傳承與創新的手法,展示雲南民族民間工藝的豐富內涵,也是嚐試走市場及產業化的探索,今年的麵塑和糖畫作品均對外銷售。
“文博會”期間,盤龍區非遺展區每天將安排麵塑、書法、風箏製作、糖畫等多項民間工藝的體驗活動。
大師鬥藝 工藝品鬥奇
文博會期間,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木雕工藝大師、金屬工藝大師的評選,為此次展會添加一項重要內容,增加一份充滿競爭,爭奇鬥豔的熱鬧場麵。
據介紹,全省有87人報名參加工藝大師角逐,經過初審,有55人獲得晉級資格,將在8月10日亮相,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陶瓷工藝大師、木雕工藝大師、金屬工藝大師現場評選。屆時,由專家、企業及學校相關行業者組成的評審團,進行現場評選。
雲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張化忠說,“大師經濟”時代成為市場大勢所趨,盡快躋身“工藝美術大師”之列,已成眾多工美從業者的現實願望。
從眾多報名者送參作品看,比較有個性特點的有利用紫陶泥為原料,運用最原始的全手工製作工藝,將根藝的造型嫁接在傳統器型上的作品。此外,還有麗江琺琅銀器,這種傳統工藝品獨具玉的溫潤,又有珠寶的光輝、骨瓷的細致等多重特點。
除大師鬥藝外,來自全省工藝品也爭奇鬥豔。產於雲南會澤,發祥於清朝中期的雲南迤硯,重出江湖閃亮登場文博會。迤硯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度可和端硯、歙硯相當,粒度比苴卻硯稍粗,但卻更利於發墨。黃色“石眼”分布在硯石中,不同的是,迤硯“石眼”為黃色,加上硯石中紫玉藤、茭白、靛青、紅銅鑲、烏蒙霞等絢麗多彩的圖紋給人帶來豐富遐想。
張化忠介紹,中國迤硯的開發和保護工作未能正常開展,甚至在人們心目中已慢慢淡忘。開發利用迤石資源,目的是將迤硯打造成強勢的地域文化產業,讓中國迤硯的藝術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躋身於中國名硯的殿堂。
文博會上,有六百多年曆史,被譽為“華夏古陶活化石”的華寧陶,將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華寧陶器工藝精湛,器質細膩,釉色斑斕、飽滿,溫潤如玉,黃如純金,綠如翡翠。其價格適中,是廣大陶瓷愛好者鑒賞、收藏的時尚精品,也是居家生活裝飾、藝術消費用品的佳選。
記者餘結紅報道(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