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年前的一個想法,到眼前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常州西南交大軌道交通研究院在科教城內已初步實現這個項目。該列車90%以上的零部件產自常州,是一輛真正“常州製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
本月11日,在常州西南交大軌道交通研究院實驗室,馬衛華博士帶記者走上了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
站在緩緩前行的車體上,記者最直觀的感受是“穩”和“靜”。運行時,沒有前後搖擺的不適感。最重要的是列車運行時十分安靜,隻有通電時發出低沉的嗡嗡聲,如果不用心去聽,幾乎察覺不到。
在列車上,看到最多的是一個個黑色的匣子。“那是磁懸浮控製器。”馬衛華介紹說,一列車的懸浮控製係統由三部分組成:位移傳感器、懸浮電磁鐵和懸浮控製器。磁懸浮列車的原理就是將電能轉化成電磁吸力,再靠控製器把火車懸浮起來,最後在電磁感應作用下,列車被推動做直線運動。其中,懸浮和驅動是兩套最核心的係統。馬衛華指著列車的底部說,大量的傳感器,會實時檢測到列車底板與軌道之間的間隙,使其始終穩定在8毫米的距離。
對於列車與軌道的咬合安全,馬衛華說:“永遠不會脫軌!”列車采用抱軌式懸浮架,與軌道緊緊“抱”在一起,消除任何脫軌的可能。
除了上述優勢,常州製造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轉彎半徑小,隻有50米。在軌道交通領域,地鐵轉彎半徑需300米左右,高鐵轉彎半徑為5000米左右。“市內如果有個重要的建築,或惡劣地理環境需要避讓,50米的轉彎半徑就很有優勢。”馬衛華說,這意味著在選線路時比較靈活,線路造價也會大大降低。預計,該列車線路造價每公裏約1.5億元左右,而當前,普通地鐵每公裏造價需4億元左右。
雖然是西南交大的技術,馬博士卻一再強調“常州製造”。“它的問世,離不開常州政府和大量合作企業的支持。新譽集團研發了2.8米長的中低速磁浮列車新型直線電機、今創集團提出了許多優化方案、常州中基達公司研製了中低速磁浮懸浮架、百億達爾公司進行車體研製、和順電氣公司研製了懸浮控製器。”他一口氣報出了好幾家常州聯合研發的企業。
據了解,該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時速達到140公裏,主要用於市區和城際鐵路。接下來,研究院將進一步完善各項技術指標,在線路上開展運行實驗。而常州製造的車體,目前正在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