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了世界,井下避難所的呼籲成為熱議的話目前,國外礦用救生艙專業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少數采礦業發達國家。相對國外,中國礦井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研究、礦井新型安全防護體係建設雖然起步晚,但研究進展比較迅速。
福建省東南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在礦用安全領域迅速崛起的專業化公司。東南機械是我國“礦用可移動救生艙”生產基地和定點生產企業,國家級創新型科技企業,產品服務於礦山安全級緊急救援整體解決方案領域。
參與研發“礦用可移動救生艙”
多數礦難表明,礦井事故發生後形成的高溫、有毒有害氣體環境是造成礦工傷亡的主要原因。為井下礦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救生艙、避難硐室是降低傷亡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國際礦山應急救援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礦井重大災害救援關鍵技術研究”項目(2006年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中“遇險人員快速救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題重要組成部分,由北京科技大學、東南機械科技共同承擔研製。
東南機械科技負責人黃士希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曆時三年多的聯合攻關,課題組突破了艙體機械設計、艙內環境控製、應急生命保障等關鍵技術,取得了災變環境下密閉空間人體基本生理和極限參數等一係列重要指標,先後通過了模擬災變環境四人96小時生存試驗、高溫試驗、爆炸試驗。項目研究成果於2009年3月在北京通過了專家技術鑒定,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目前,該項目已形成研發、生產、培訓三大基地,首批產品已製造下線投入市場應用。據黃士希介紹,東南機械科技生產的礦用可移動救生艙目前在市場上反響不錯,公司一個月的產量可達到幾十台。
致力於礦井新型安全防護體係建設
在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研發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東南機械科技不斷把產業鏈條和產品結構向礦井應急救援技術更深、更廣的領域延伸,並於2009年開始井下避難硐室的整體技術研發與應用試驗。
作為科研技術試點,東南機械科技與山西潞安集團在該集團常村煤礦聯合創建全國首個“礦井新型安全防護體係示範礦”。該示範礦建設依托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井下避難硐室的科研成果,將形成自救器——可移動式救生艙——井下避難硐室三級應急安全防護體係,實現中國礦井安全防護體係的全麵革新,使礦井應急救援技術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悉,礦井井下避難硐室根據井下實際條件,可分為固定避難硐室和臨時性避難硐室兩種。該產品以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成熟技術為基礎,具有堅固、防火、密閉、獨立供氧等功能。避難硐室內部設置有雙重供氧保障體係,為避難人員等待救援提供了時間保障。
此外,礦井井下避難硐室適用於井下人員聚集、地質結構穩定的區域。礦井自救器、井下避難硐室與可移動式救生艙配合使用,合理布局,科學安排,可實現井下生產區域的全麵覆蓋,進一步擴大礦井事故發生時礦工的避難空間,維護更多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據黃士希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申請成立國家安全與生命科學技術研究院,在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領域進行係統、深入、全麵地研究。
呼籲國標出台
根據安監總局2010年的規定,到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礦都要完成井下安全避險係統的建設完善工作,逾期未完成的礦井,將責令其停產整頓。
移動救生艙和固定避難硐室是緊急避險係統的核心。三年限期已進入倒計時,有數千個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避險係統的礦井。然而,目前市場上有幾百家企業從事井下救生艙研發生產,但是獲得國家礦用安全標示(以下簡稱“安標”)的卻非常少。
黃士希告訴記者,“獲得安標認證很麻煩,因為每一個零件都要認證,所以很慢、很難。”
“目前整個救生艙市場的前景是好的,但競爭秩序還是稍顯混亂。”黃士希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出台相應的國標,規範產品品質,同時也規範市場秩序。東南機械科技作為市場上少數具有救生艙安標證書的企業,接下來將繼續著力移動救生艙和避難硐室兩大係列,利用固有優勢,打響在市場上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