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機械工業走上了一條發展快車道。2002年至2011年,我國機械工業總產值從1.86萬億元增長到16.89萬億元,產業規模增長近10倍,年均增速25%。10年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把投入性內生增長作為發展主線,通過加大投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擴大裝備製造業產業規模和優勢,推動了集團整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011年,國機集團資產總額1686.4億元,營業收入1929.6億元,是汽車行業以外中國機械工業首個世界500強企業。集團連年取得“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前50強”、“中國最大的機電設備出口商”等桂冠的同時,多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世界首台萬噸鋁擠壓機、大型板坯連鑄成套設備、神舟飛船專用軸承等高科技產品不斷刷新行業紀錄。
結構調整既做加法也做減法
轉型首先是結構調整。1997年由原機械工業部下屬的幾十家科研院所、設計院、貿易公司、生產企業共同組建成立的集團規模參差不齊、業務領域分散、實力相差懸殊。集團控製力不強,主要靠收取管理費運轉。
2001年起,集團收緊拳頭,把資源向市場開發和科研開發集中。同時,進行了非實體經營的嚐試,實現從以管理為中心到以經營為中心的轉變,由集團整合資源積極承攬國內外大型項目,帶動下屬企業共同實施共同發展。
結構調整既是做加法也要做減法。收緊拳頭的同時,國機集團以完善產業鏈條為目標,按照內整外引並舉的策略,促進資源向優勢業務、優勢企業和優秀經營者流動與集中,積極通過並購重組壯大實力。10年來,國機集團對內整合涉及50多家子企業,資產超過300億元。對外重組11家中央企業,4家地方企業。重組後的企業都獲得了更快發展。
近5年,國機集團總投資100多億元,新購置用於產業化基地和園區建設土地4650餘畝,新增基地和園區建設建築麵積162.21萬平方米,使集團高科技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速。眾多產業化項目的實施,一方麵有效提升了集團產品製造能力和生產水平,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麵加快了業務的延伸和轉型,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從以工程承包為主體,以科研開發和國內外貿易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到機械裝備製造與研發、工程承包、貿易服務“三大主業”,再到培育裝備製造和現代製造服務業兩大核心領域競爭優勢,國機集團一直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路上不斷探索。
自主創新既要快速也要持續
如果把國機集團看成是一個大機器的話,科技創新就是國機轉型發展的發動機。
國機集團在著力機製體製創新、產業布局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圍繞裝備製造業和現代製造服務業兩大領域,著力核心能力的打造,將高端裝備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生產作為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以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持續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增強集團的核心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使企業走上了一條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在國機集團這個大家庭裏,科研院所與勘察設計院是一塊特殊的資產。通過轉製創新和集團的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集團目前二級企業的21家院所中,年經營規模超過5億元的13家,超過20億元的4家。
多年來,國機集團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重點支持符合國家和集團發展方向的前瞻性、關鍵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台建設,有效激發創新活力,提升了集團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能力。
通過設立科技發展基金,建立科技獎勵、獎勵,實施標準資助,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等方式,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2007年至2011年5年間,累計科技投入124億元,年均科技投入增長30%左右。2011年集團科技投入達35億元,科技型企業科技投入超過其主營業務收入的10%,總體水平處於中央企業前列。
從可持續發展出發,國機集團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改善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人才基礎。逐步建立、健全、完善了人才培養和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體係,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人才培養和幹部教育模式。截至2011年底,國機集團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8556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7498人;有各類技能人才(技術工人)33936人,其中高級技師425人,技師2373人,高級工10129人,中級工8119人。
此外,國機集團還注重完善科技創新的機製和平台建設。5年內新增國家級研發機構近10家,新增省部級研發機構近30家。
通過持續的科技投入和創新平台的打造,國機集團科技成就碩果累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機集團的授權數量由2007年的205項,增長到2011年的810項,其中發明由2007年的20項,增長到2011年的162項。累計授權量在中央企業排名中位居前10名。
在大型擠壓機、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大型農機裝備、大型石化裝備、高智能工程機械、航空發動機軸承等眾多機械裝備領域,國機集團始終占據行業技術製高點,取得一係列重大技術突破。中國首台動力換擋重型拖拉機、世界首台萬噸鋁擠壓機、“神舟”、“天宮一號”專用高精尖軸承等,一大批創新成果已成功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為我國經濟社會和國防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麵向未來既要量增更要質高
作為中國機械工業企業中門類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集團,國機集團正在新的起點上謀求新的轉型。
國機集團召開了以“對比一流找差距,轉型升級促發展”為主題的戰略研討會,全麵分析了與世界一流企業之間的差距,與GE(美國通用電氣集團)展開對標。“大其實是相對的。中央企業的競爭對手是國際同行,要置身國際大企業群中來看我們的位置和缺項。”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對記者說,“企業的大如果是產業鏈條完整,布局清晰,是好事。目前來看,我們還不夠大。另一方麵,企業發展不能隻看規模,還要看有沒有核心技術、市場份額。”
在國機集團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任洪斌反複強調,企業發展要正確處理好規模和效益、速度和質量的關係,要把有機增長和有質量的增長放在首位,實現做強做優。今天的國機,已處在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創新活力、形成經濟內生增長機製的節點上。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推動企業進入高效益、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按照國資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要求,2012年初,國機集團進一步提出要著眼長遠,把握當前,走有質量增長的發展道路,著力建設“價值國機、創新國機、綠色國機、責任國機、幸福國機”。國機集團提出新的發展目標:經過努力,打造成為產業資本優勢突出、在機械工業若幹重點領域產業鏈整體競爭能力強、國內外知名的綜合性裝備工業集團。到2020年,爭取實現利潤總額250億元至300億元,營業收入5000億元至6000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中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