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鐵路對於株洲,已由早期的單純促進作用,逐步轉變成促進與製約並存。
製約一:空間布局和土地利用
鐵路分割城市空間,蘆淞區縱向被京廣線一分為二,荷塘區被株洲車輛廠鐵路專用線橫貫而過,受鐵路分割最大的是石峰區,鐵路用地占該區總麵積約十分之一。鐵路占地巨大,土地價值尚未得到發揮,城市空間布局受到製約。
製約二:道路交通
一方麵,既有跨鐵路橋梁、涵洞,如新華橋、蘆淞路涵洞、合泰涵洞等交通趨於飽和的堵點;另一方麵,新建道路受鐵路用地掣肘,難成主幹道。例如軌道交通科技城和清水塘生態工業城,因受鐵路編組站的影響,很難形成便捷的主通道。
製約三:環境
繁忙的貨運列車,以及貨物、垃圾遺撒等現象,給城市景觀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火車行駛產生的噪音、灰塵,也大大降低了鐵路沿線土地利用的價值。對策:遠期擬建
對策:遠期擬建“九主五次”跨鐵路通道
《株洲鐵路與城市道路交通研究》建議,株洲可分為近期、遠期兩個階段,來逐步解決“鐵路分割城市”問題。
近期:著重解決交通瓶頸
根據建議,株洲市區的跨鐵路交通可新增白石港路、石宋大道、龍泉路涵洞3個通道,改造紅港路、合泰涵洞、蘆淞路涵洞3個通道,再加上新華橋、響田路鐵路橋、公園路鐵路橋、建設北路,使得市區跨鐵路交通主通道總數達10個,總通行能力將增加50%,從而解決交通瓶頸問題,極大改善市區交通出行環境。
遠期:基本解決“鐵路分割城市”問題
在中心城區核心區內,可建設“九主五次”跨鐵路通道。
9個主要通道:建設北路、石峰大道、紅港路、新塘路、新華路、服飾大道、聲淞路、南環線、江淥路;5個次要通道:白石港路、紡織路、公園路、合泰大街、龍泉路。
依照“內客外貨”原則,實行客運列車、貨運列車分離,緩解城區交通壓力。
【相關閱讀】“鐵路分割城市”的破解
受湘江和鐵路線擠壓,株洲城市發展長期以來僅局限於湘江東岸狹長地帶。修建5座大橋,城市較好地解決了被湘江分割的問題。然而,“鐵路分割城市”難題卻一直懸而未決。
現如今,當市民順利地通過了多座跨江大橋後,卻不得不在各個鐵路橋涵處“刹車”。“過江易,過鐵路難”,正被大家反複提起。
新華橋、蘆淞路涵洞、合泰涵洞,均為跨鐵路橋涵,目前高峰時的通行能力已接近飽和。其中新華橋流量最大,為雙向六車道,交通量達4796輛/小時;其次是蘆淞路涵洞,雙向四車道,交通量為4014輛/小時。
“每到上下班時節,這3座橋涵便通行困難,將‘鐵路分隔城市’的弱點充分體現了出來。”市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人員介紹說。
過蘆淞路涵洞,花了20多分鍾
11月29日下午5時半許,記者從天元區新聞路出發,駕車前往石宋大道。
不到10分鍾,記者便順暢地駛過了天元大橋,來到建寧大道。這時,一條汽車長龍正擁擠在大道上,所有車輛均是緩緩移動,並頻頻刹車。
10多分鍾後,記者終於通過了建寧大道紅綠燈,來到了蘆淞路涵洞下,卻被此處又一個紅燈攔住。這時,蘆淞路方向又駛來不少車輛,大家匯聚在一起,交通更為擁堵。
走走停停,直至天色變黑,記者才最終到達石宋大道。仔細算算,從下天元大橋開始,過蘆淞路涵洞總共花了20多分鍾。
3大堵點最高每小時過4796輛車
成為堵點的,並不僅僅是蘆淞路涵洞一處。
市規劃設計院最近完成的《株洲鐵路與城市道路交通研究》顯示,目前,全市節點交通擁堵分布主要有7處:中心廣場、長江廣場、紅旗廣場、響石廣場、新華橋、蘆淞路涵洞、合泰涵洞。
鐵路網,割裂城市道照交通網
蘆淞路涵洞等3處是大堵點,而更多的地方是小堵點。
據調查統計,在河東市區,有京廣、浙贛、湘黔3條幹線鐵路,和37條鐵路專用線,其中31條鐵路專用線現還在使用。幹線鐵路、鐵路專用線與城市道路相交節點共有79個。
被鐵路分割,目前市區跨鐵路交通主通道僅有7個,分別為建設北路涵洞、響田路鐵路橋、紅港路涵洞、公園路鐵路橋、新華橋、合泰涵洞和蘆淞路涵洞。
被鐵路“攔腰截斷”,城市有些道路變成了“斷頭路”,僅能過人不能行車,例如紡織路、龍泉路等;有些道路由於鐵路橋涵的影響,行車視距小,轉彎半徑小,存在安全隱患,例如響田路與人民路交叉處、清荷路與鐵路相交處等。
在規劃設計人員看來,遍布株洲建成區的鐵路網,割裂了城市道路交通網,日益增長的交通量又使得道路網逐漸捉襟見肘,交通問題越來越突出,最終影響到城市的品質品位、經濟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