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將於12月11日至13日在東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今年的合作周將以“創新創業 融合發展”為主題,拓展與東盟、獨聯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科技合作,突出兩岸四地和國際創新創業資源集聚,結合科技、金融、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集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新技術,全麵集聚項目、技術等創新要素,著力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的優化升級。合作周設有“科技展覽、高峰論壇、項目洽談、授牌簽約”四大專題,20多項子活動。
隨著2015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日益臨近,日前,記者走訪東莞多家企業的新型研發平台、科技孵化器,了解企業在創新創業發展方麵的具體情況。通過記者走訪發現,今年來,通過科技合作,東莞搭建合作周平台集聚創新資源,而且隨著創新資源湧入,引爆創新創業熱潮。
新型研發機構 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今年的科技合作周上,將會設置7大主題展區,其中有一個展區為鬆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含新型研發機構)。目前,東莞已經擁有24家新型研發機構,還有幾家高校院所已達成合作入駐意向。眾多新型研發機構落戶東莞,為東莞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科技創新資源;為加快東莞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構建完善的區域創新體係注入了新鮮血液;為東莞實現跨越式發展、高水平崛起貢獻了重要力量。
以位於鬆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簡稱“電研院”)為例,不僅通過“換芯”“換線”等工程助力東莞企業轉型升級,還通過探索“技術+資本”的企業孵化模式,助力東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電研院由東莞市政府、廣東省科技廳與電子科技大學於2007年聯合共建,以攻克電子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為重點,孵化了60餘家“成電”係列的高端電子信息科技企業,另外麵向本地電子信息產業的就有9個研究中心、3個公共實驗室、近30個國家及省市級公共服務平台,共擁有發明專利150餘項。
4日,在電研院的電磁兼容公共實驗室內,記者看到石龍鎮富華電子所生產的電源適配器正進行電磁輻射檢測:工程師在密閉的實驗室內開啟電源適配器後,在另一個房間內實時監測電磁輻射數據。
電研院的副院長梁勇告訴記者,電研院在調研基礎上,根據東莞的產業結構及製造缺芯片、生產線缺自動化的現狀,提出“換芯”“換線”設想,承擔2008年東莞重大專項“換芯”工程項目,給傳統製造業裝上“大腦”,比如今的“機器換人”工程還要早上幾年。
電研院孵化的泰鬥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從事北鬥衛星星號接收的芯片企業,泰鬥所生產的芯片可以接收來自北鬥衛星的信號,目前定位的精度已經達到了1米,與GPS的精度相當。目前已經與兩家知名的國產手機廠商展開合作。
“我們對於自己所孵化的企業和技術的前景都有充分的認識,但外界的資金對企業了解不是很充分,雙方的信息出現不對稱,這既會讓初創企業難以得到資金幫助,也會讓資本失去早期介入的機會。”梁勇說,不少初創企業隻能等它們成長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社會資本認可。
據東莞市科技局統計,截至2014年,新型研發機構不僅為2萬多家企業提供了產品研發、設計、檢測等服務,還聯合企業承擔了160多項科技計劃項目,並成功孵化出140多家高科技企業。這些研發機構為東莞引進高端科研人才、增強創新實力和推動產業升級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科技孵化器 創新驅動的重要載體
大約半年前,位於鬆山湖北部高新產業帶的中科創新廣場投用,這是中國科技開發院全額投資興建的企業加速器基地,由東莞市中科科技企業加速器有限公司所管理。
“作為一個針對高科技企業的加速器基地,我們希望能夠打造科技型企業‘預孵化-孵化-加速-上市’的整個孵化服務體係。”東莞市中科科技企業加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焦榕昌告訴記者。
“目前我們開設了‘苗圃’來引進創業項目做預孵化的工作,符合規定的初創型科技項目可以得到100平方米辦公區域一年免租、第二年租金減半的優惠。”焦榕昌說,參與月初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的32個團隊和企業,中科創新都為他們提供100平方米首年免租的優惠,希望把他們引進來,目前正在接洽中。
該次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團隊有不少“幹貨”,包括防水插座、海上無人機、熱敏傳感器、仿生毛細多相流循環散熱技術和動物行為步態分析係統等。
經過5個多月的運作後,目前進駐中科創新廣場的企業有20家左右,在明年2月前有望突破50家。焦榕昌說,作為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對企業進行孵化的時候要做好對質量的把關,做好預孵化的環節非常重要。
中科創新廣場的成長是東莞眾多科技孵化器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的科技合作周上,還將設立東莞創新創業走廊(含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及創新創業團隊)展區,該展區將有部分內容展示科技孵化器建設成效。
數據顯示,東莞通過出台專項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依托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水平孵化器、依托專業鎮通過“三舊”改造建設孵化器、依托民營資本引進專業團隊建設孵化器四大途徑,截至今年6月,東莞全市共建設了科技企業孵化器36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7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孵化麵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041家,累計畢業企業300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集群效應和帶動效應,有效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未來,東莞將把孵化器建設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內容來抓,努力推動孵化器數量、在孵企業數量和孵化服務能力等全方位提升。
高新技術企業 創新顛覆傳統印象
在東莞寮步鎮塘唇工業區內,周邊都是汽車貿易公司,路旁的轎車、貨車琳琅滿目。路過這裏的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個地方有一家專注於做專用汽車的廠商,所生產的消防車售價200萬元至700萬元,占國內高端消防車40%的市場份額。
這家廠商叫東莞市永強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從一家製罐廠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貿易、服務於一體的實業公司。截至2014年底,永強汽車的資產總額達10.8億元,銷售收入超過7.5億元。
走進永強汽車的廠區,在停車場能夠看到一整排已經準備交付的消防車,這些消防車采用了奔馳的底盤,每輛的售價需要300萬元。而在另一側的車間內,還有正在生產的機場用消防車,同樣售價不菲——由於機場救援的特殊情況,機場消防車要做到在快速移動的同時噴水滅火,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越野性能。
記者參觀了永強汽車的廠區。和人們印象中全自動化生產的汽車製造車間所不同的是,永強在生產中的很多工序都需要靠人工來完成,這是由特種車的性質所決定的。
“商用車可以針對某一車型搭建自動化生產線規模化量產,但我們的客戶性質是小批量、多品種,有時候一個客戶訂5輛車,5輛的要求都不同。”該公司負責人說。據了解,在東莞的廠區裏有兩條柔性生產線,可以生產幾十種不同車型的高端消防車,年設計產能為500輛。
“我們每年投入1500萬元至2000萬元進行技術研發,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30%。最近兩年我們都有派工程師到國外的研發基地進行交流,我們有的產品是由永強在英國的工程師和中國的工程師一起研發的。”永強汽車的技術總監耿麗說。
永強是東莞為數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的一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55家,居全省地級市首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37.6%,對全市出口增長貢獻率為47.3%。大量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創新,已經顛覆了外界對東莞製造傳統印象。
大量湧現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東莞自主創新能力的具體體現和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力量。據統計,2014年東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數4328件,占全市發明專利數的62%;目前東莞已上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家,占全市境內上市公司的67%。
正是看到了高新技術企業的巨大作用,今年7月,東莞頒布了《東莞市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1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