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備受關注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將在上海淮海路K11地下B3層舉辦。據悉,此次特展共將展出40幅莫奈作品,包含了其晚年巨幅名作《紫藤》和《睡蓮》,還有12幅莫奈收藏的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等人的作品,以及3件莫奈生前所用物品,是迄今為止來華規模最大的一次莫奈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看點十足”的展覽,卻是由一間民營機構上海天協文化引入。3年前,該公司曾在世博園區中國館舉辦過“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被稱為民營資本引入國外大展的“吃螃蟹第一人”。然而,此次的莫奈特展沒有選擇在公立美術館舉行,而是落戶上海鬧市區的商場K11,從而引發了各界關注。
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國際藝術展來到中國,民營資本作為其中一股新鮮力量,表現出活躍的態勢。以此次展覽為例,“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雖然是由非公立美術館舉辦,但目前網絡預售票數量已超過5萬張,“大眾點評網”還專門為此開設了團購專區。
與此同時,展覽背後一係列話題也再度浮出水麵:大展是否具有嚴謹的學術水準?是否有借大師之名“斂財”的嫌疑?能否與國內美術界、學術界充分互動?帶著這些問題,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此次大展的引入方負責人謝定偉、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等。
◎焦點
特展門票參照電影票定價
作為印象派中首屈一指的大師,莫奈的作品價值連城,即便是最普通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拍賣價格也達到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40幅莫奈作品集體來華辦展,無論是規模還是檔次上,都可謂史無前例。“即便是在巴黎,市民也不是輕易就能看得到這麽多莫奈作品。”此次特展的引入方上海天協文化負責人謝定偉說。
莫奈特展落戶的地點是上海一間新開業的商場K11。這不免讓人想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百貨公司在將西方繪畫引入日本的過程中扮演過重要角色,有過多次在商場舉辦藝術展的成功先例。其中,1988年,日本零售業巨頭三越百貨公司曾以3850萬美元買下畢加索的名作《雜技演員與年輕醜角》,西武百貨公司則以13億日元購得莫奈的名作《睡蓮》。
然而在中國,國際大師的展覽在一個商業空間舉辦,則實屬罕見。去年6月正式開業的K11購物藝術中心是上海首家藝術型商場,其背後是常年扶持年輕藝術家的香港“K11藝術基金會”。K11地處上海時尚中心淮海路新天地,在商業的基礎上,融合了“藝術·人文·自然”的理念,記者看到,商場內各樓層都陳列了國內外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猶如一個個迷你展覽館。
鮮有人知的是,K11並非莫奈特展落戶中國的首選之地。謝定偉透露,策展過程中,法國方麵對於展覽場地並不滿意,“我們花了很多的力氣才說服他們”。
“選擇K11有我們主觀上的想法,因為這個地方在市中心,人氣足。另外我們覺得可以讓商業和藝術結合一下,讓很多來逛商場的人,有機會看到大師的展覽。”謝定偉說。莫奈特展曾考慮過在中華藝術宮舉行,但兩個原因讓謝定偉最終放棄:一是中華藝術宮距離市中心較遠,二是國內公立美術館實施參觀免費政策,即便是特展一般隻能收取20元門票,這一規定,對於靠民營資本引入的國際大展來說意味著“入不敷出”。
這次莫奈特展55件參展作品分4架飛機運來中國,僅運輸費就十分高昂,加上借展費和保險費,總計費用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作為一間致力於引入國際藝術展的民營公司,謝定偉麵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因此最終選擇與提供免費場租的K11合作。
對於100元一張的參觀門票(老人、學生有優惠),謝定偉認為,自己是按照電影票的價格定價,“上海大部分市民都能承受”。“我做國外大師展覽的目的是要普及,讓老百姓都能接受。在美國,一場畢加索展覽的門票是25美金,一場電影的門票是8美金。文化消費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但是目前在中國,還是比較困難。”
盡管莫奈上海特展的門票在網上賣得很火,但謝定偉強調,此次莫奈特展隻是藝術展的市場化運作和操作,並不屬於涉及作品交易的“商業展”。“我們隻是以民間資本的力量引入展覽,與公立美術館的展覽並無二致。”
◎困局
民間力量介入辦展困難重重
與公立美術館舉辦的歐洲藝術大展不同,這次由民營機構引入、落戶商場舉辦的大師特展,引起了多方麵的爭議。有觀眾甚至在網上質疑這些莫奈作品是否摻雜贗品?是否莫奈最重要的代表作?
謝定偉解釋說,此次莫奈特展,55件展品全部從巴黎馬摩丹莫****術館借展,該館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美術館之一,館藏莫奈油畫100多幅,以中晚年時期的作品居多,館藏90%以上來自莫奈次子米歇爾的捐贈。
謝定偉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書畫鑒定家謝稚柳。謝定偉曾在美國矽穀數家高科技芯片公司從事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發和管理工作,時間將近20年。2004年底,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職位,舉家返回上海,決心投身藝術行業。
“我最初的想法是就是引入國外高端的藝術展,讓國內觀眾不出國門就有機會看。由於成本很高,政府也不可能一直來做,因此就想到依靠民間資本的力量。”謝定偉說,3年前,他引入的“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曆經種種曲折最終成功舉行,他因此被稱作是中國民營資本主辦國際藝術大展的“吃螃蟹第一人”。
為了此次的莫奈特展,謝定偉更是前後籌備了3年的時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整個過程“困難重重”。“一般的民營公司不易取得國外美術館的信任,因為我們曾舉辦過畢加索大展,外方才會信任我們,借出莫奈的原作。”
謝定偉還告訴記者,公立美術館引入國際大展往往是政府文化交流行為,在這個過程中,行政幹預比較少。但民營機構辦展的引入過程卻要作出很多解釋,流程也更為繁瑣。謝定偉曾經引入過一件超過一百年的展品,需要文物部門批文,但是有關部門卻表示民營企業引入的展品不予管理,讓他陷入了尷尬境地。
由於不是外貿公司,民營公司引入國外大展還需要去外匯管理局提出申請。“最初引入這些藝術品,海關定性是非貿易性的,但如此一來,就不能申請外匯。而外匯管理局又認為借展屬於租賃行為,要通過貿易公司來做,與海關方麵的說法相衝突。”
而最讓謝定偉感到困惑的是,由於民營機構引入國外大展收取門票,被認為是商業行為,不能享受免稅政策。“民營機構舉辦展覽投入很高,收入隻有3個來源:賣門票、賣衍生產品以及讚助,但因為主辦方是民營機構,所以社會商業讚助不能免稅。此外還需繳納外匯稅,國外借展方的所得稅、營業稅等,以致開支層層累加。”但謝定偉得知,在國外,民營資本辦藝術展,還可以享受部分免稅的優惠政策。
盡管如此,謝定偉依舊相信,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通過民營資本的方式引入國際大展將是“大勢所趨”。“隻要民營資本能解決資金問題,達到收支平衡,一年往往可以成功舉辦3-5次類似的國際大展。但公立美術館往往受製於經費審批以及年度預算的製約,每年能做1-2次就相當不錯了。”
◎疑惑
缺乏學術研究難免留遺憾?
近年來,國內各大公立美術館也不斷引入西方藝術大展,以中央美院美術館為例,2010年引入了法國盧浮宮的畫作,包含了達·芬奇、拉斐爾等大師的素描原作。不過,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對民營機構引入的各類國際大展持觀望態度。
“引入國際大展的目的應該是為中國的觀眾服務,為中國的文化界服務。如果門票定得太高,讓觀眾沒有辦法接近展覽,這是失敗的。此外,這些國外大師的展品能提供什麽給觀眾?不光是幾件展品的問題,能否涉及一些背景資料、策展理念、表述角度?這也是展覽的意義之所在。”王璜生說。
王璜生透露,眼下中央美院美術館正計劃與梵高博物館合作引入梵高的大展,但他希望能在借來梵高原作的同時,引入梵高生前的書信、梵高博物館整套油畫的修複情況以及圖像分析等資料。“我們希望與香港的機構共同開發出梵高作品的3D畫麵效果。同時,配套的學術講座、公共教育也將涉及關於梵高的一係列學術話題。這樣,才能真正發掘梵高作品來華展覽的意義。”
相比之下,引入國際大展的民營機構學術力量顯得比較單薄。“民營機構很難自己有學術方麵的人才,我們隻能借助社會力量和合作的外方機構。我們引進外方的展覽,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外方來策展。”謝定偉認為,國外的博物館有非常專業的學術團隊,往往可以借鑒。比如此次莫奈特展借展方馬摩丹莫****術館的副館長本身就是莫奈研究專家,專門為展覽寫了文章印在畫冊上。此外,莫奈上海特展也策劃了一些講座,探討莫奈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等等。
在謝定偉看來,此次莫奈特展的理念是“向中國觀眾介紹莫奈的一生。”展覽引入了莫奈不同時期的作品,分為“莫奈的朋友”、“莫奈的漫畫”、“莫奈的旅行”、“莫奈的花園”、“莫奈的晚年”等5個部分。
目前莫奈特展的售票情況良好,網絡訂票量已經超過5萬張,現在隻能購買到4月份的預售票了。因為3月的預售通票賣得太好,主辦方擔心周末觀展人流壓力過大,不得不一度暫停了網絡訂票。主辦方還計劃將周末每日的參觀人流量控製在4000人以內。
謝定偉坦言,他看中的並不是辦展背後的經濟利益,因為國內還沒有靠辦展發財賺錢的先例,“能平衡就是成功。”謝定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