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12日消息:首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昨天圓滿落幕。展會現場,許多中外客商向記者表示:明年還要再來。
上個月,已是第113屆的廣交會展覽規模逾百萬平方米,境內外參展企業2萬多家;而這次展開“處女秀”的上交會,展覽麵積3萬平方米,300多家企業“嚐鮮”。
對於這組完全不在同一數量級的對比,有人說,“小荷才露尖尖角”,上交會首次舉辦,未來擁有無限增長潛力。但這話隻說出了一半。作為商務部支持的國家級四大展會中的新秀,上交會出現,本身就見證了中國貿易從數量型追求邁向了質量型追求。在這裏,展會的重點不是彰顯成本優勢,而是凸顯技術的地位。
在上交會,撮合訂單不是最終目的,比那更重要的,是新產業的“革命火花”。
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
這是一場以技術為主角的盛會。現場人氣的背後,是中國廣大企業升級轉型的衝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離不開新技術支撐。
全加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崢,得知有上交會,特地前來觀展,重點拜訪了一些擁有先進技術的德國企業。他說,自己的公司主要做測試設備,正尋找高新的技術和設備供應商,為產品換代做準備。
來自廈門拓控自動化有限公司的段鬆,也在為企業的自動化產品尋覓國際先進技術,“我和德國藍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交流,準備展會後再深入聯係。”
與新誕生、規模尚小的上交會一樣,中國的技術進出口規模,相較於龐大的貨物進出口規模,也還有巨大的量差。去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達3.8萬億美元,但其中技術貿易不到總量的2%。這是差距,更是潛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借助貨物貿易帶動的製造業能力進步,為我國贏得了驚人的經濟發展。可以想象,技術貿易帶動升級轉型,將是不可小覷的經濟新引擎。
同一起跑線上的競逐
貿易展會上,外國客商拖著拉杆箱在展館內尋找價廉物美的貨源,或是滿足其貼牌生產能力要求的中國供應商。
而在上交會,情況則有所不同。在不少技術領域,中國企業是買家,外國企業是賣方。而在一些全新的技術領域,上交會本身是一個中外技術“過招”的競技場。
以3D打印為例,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史玉升表示,中國3D打印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隻是在應用領域還有差距。這主要和材料有關,“我們還是有追趕的希望,希望新材料科學領域能夠有所突破。”
同樣被視為帶領世界走出危機的希望——“大數據”的開發與應用,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也前所未有接近。參加上交會的企業介紹,單純說狹義的大數據處理技術,中外差距僅5年左右。“如果把握機會,條件適宜,中國有了一次絕佳機遇,可以參與甚至引領新一輪的產業革命。”
當然,同一起跑線,並不是說不存在差距。在上交會惠普的雲計算主題展區,觀眾看到新一代數據中心模型、雲資源管理平台演示環境等。西門子運用“大數據”開發的城市智腦,以及綠色工業生產物流物聯網平台,都讓人關注。國內企業家坦言,“國際巨頭對創新技術的集成運用能力、對市場需求的敏銳發現力,都令人驚訝,除了技術,我們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追趕。”
新“雙贏”時代到來
要說上交會的未來,有理由充滿信心。原因是,中外企業的參展意願和交易熱情都很高。
一個新的“雙贏”時代來了——中外雙方彼此又有新的訴求,外資企業瞄準了中國廣闊的技術市場,而中國亟待借助一批高精尖技術,拉動新一輪的產業發展。
沃爾沃與山東臨工的合作就是一例。據展會(www.cnena.com)上的介紹,沃爾沃集團幫助山東臨工提高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技術含量,豐富產品線。憑借“沃爾沃”和“山東臨工”的雙品牌戰略,2012年沃爾沃建築設備在中國裝載機和挖掘機市場獲得15%的市場份額。而依托沃爾沃集團完善的全球網絡,山東臨工也成功打開海外市場。外資對中國技術合作市場的興趣頗濃,數據顯示,在上交會的參展企業中,63%是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公司23家。
展會上,歐洲商業聯合促進中心董事長湯宏飛說,“我們將在上海建立孵化器,為歐盟企業進入中國提供服務。上交會的平台,幫助歐盟企業認識中國市場。”德國技術中心聯合會負責人介紹,德國企業90%是中小企業,都擁有核心技術,對於中國市場既向往又害怕,希望借助上交會幫助德國企業的技術進入中國。
市商務委副主任、上交會執行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先進介紹,上交會安排了項目對接,事先收集到參展企業所要進行洽談交易的項目將近500個,中外技術交易熱情高漲,“不過,技術交易合同談成並不是那麽簡單,我們並沒有刻意追求一兩天內談判成功的數量。”